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經濟苦日子來了!
聯準會難擋市場崩跌,全球經濟走向衰退
防疫模範生台灣也難逃
在經濟學家的眼中,美國聯準會近期無預警降息四碼,以及啟動七千億美元量化寬鬆等一連串的舉動,就好比是在「力阻經濟衰退」這張賭桌前,所有家當“All in!”「孤注一擲」。
而從美股與全球股市事後的表現來看,顯然聯準會的all in徹底輸給了市場的恐慌情緒及資金壓力。美國與全球市場經濟衰退恐無法避免;企業破產、倒閉、勞工失業……等等經濟衰退所引發的問題,離許多民眾也將僅有一步之遙。
雖然在政府及全體國民的努力之下,台灣至今仍有效阻止武漢肺炎疫情的擴散,但內需消費卻已經因為疫情而跛腳。倘若出口再因為歐美與中國的疫情而受創,台灣經濟前景恐怕更不樂觀。
苦日子步步逼近,台灣政府與民眾做好準備了嗎?
◎林哲良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24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