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台灣防疫指揮中心解密
李登輝國安團隊打下基礎赴美取經第7軍種
打造A級疫情指揮中心,仿軍事作戰規格,有人拉警報,有人管打仗
2003年SARS疫情肆虐,當時抗煞總指揮李明亮請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幫忙,希望國安單位能協助抗疫。李遠哲於是向國安會秘書長康寧祥請求支援。李登輝時代訓練出來的國安幕僚張榮豐、劉湘濱與賴幸媛等人進駐疾管局,以軍事作戰指揮中心模式,協助建立疫情指揮中心。
SARS之後,現任副總統、時任衛生署長陳建仁與將接疾管局長的郭旭崧赴美取經,學習美國衛生部的部長指揮中心(SCC),花了1億元在疾管局打造指揮中心。同時引進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PHSCC),也就是第7軍種,建立台灣的防疫醫生團隊。這支防疫醫生隊伍日後到海外四處征戰、調查疫情,成為台灣防疫工作重要尖兵。
從SARS至今17年,台灣防疫指揮體系逐漸健全,也形成一套較成熟的作業模式,讓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能穩健指揮,也讓台灣在武漢肺炎疫情中有傑出表現,受全球矚目。
到底這17年來,這支防疫團隊是怎麼一步步成長茁壯?
◎楊舒媚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29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