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技能除以挑戰,小於1
關於「心流」(flow)這個理論或概念,我是從延伸的旁支著作,再被帶回原典的。多年來,許許多多談論專注力、工作效率、創造力、設計思考、宗教、運動等不同主題的書籍,經常觸及這個詞,以至於就算從沒讀過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所寫的《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這本書,大概也知道一點皮毛:心流就是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這種體驗本身帶來莫大的喜悅,使人願意付出巨大的代價。
「牛頓把手表放進滾水裡,手上拿著雞蛋計算時間,他把全部精神能量用於協調抽象思考上,不留一點注意力應付現實世界偶發的需要。」這可以說是達到心流的例證之一。
如果大科學家的思維遙不可及,那麼在「凡人」身上,不管是閱讀、聽音樂、跑步、游泳、登山、攀岩等活動,都跟心流體驗有關。不過,「光靠身體的動作是不能產生心流的,一定要投入心靈的力量才行。」以游泳為例,泳者必須培養適當的技巧、集中注意力,沒有投入思想、動機、感情,就不可能充分自律,也不能學到足以享受游泳之樂的泳技。
也許你要問,看電視經常也是時間一晃眼就過去了,算是達到心流嗎?「螢幕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容易處理的小範圍內,⋯⋯但這種心靈跟螢幕互動的方式,實在是一種浪費,徒然投入了許多注意力,卻得不到什麼收穫。」而且契克森米哈伊的研究發現,「當人處於高挑戰、高技巧的狀態下,而且自覺十分專心、深富創造力、相當滿足時,多半是在工作時間,而非清閒在家。」
這也回到了探索心流現象的源頭:人的幸福快樂與否,關鍵在於你選擇做了什麼,而非什麼都不做。「幸福要靠個人的修持,事先充分準備、刻意培養與維護。只有學會掌控心靈的人,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具備這種能力,也就相當接近於幸福的境界了。」
暢銷書作家兼旅館業創業者奇普‧康利(Chip Conley)曾經親自向契克森米哈伊請教如何實現心流:1.參加有組織、有方向、有明確目標的活動。這就是運動能、電視卻不能實現心流的原因。2.在你所感知到的挑戰、你所感知到的技能之間,保持平衡,才能想像你有能力應對挑戰。3.可以即時收到表現的反饋,讓你可以調整自己的表現,或切換挑戰的水平。
康利在《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Emotional Equations)書中提到,心流狀態的「最佳點」是挑戰水平高於技能5∼10%的位置;也就是說,技能除以挑戰,要小於1(分母大於分子),代表你不斷地挑戰超出技能水平的事。
跑步是一種典型的心流活動,卻也很常被視為枯燥乏味,可見心靈的主觀力量在達到心流所扮演的角色。快樂是自創、自找的,為單純的身體律動賦予方向感、目的性,同時不斷增加、調整活動的多樣性、複雜性,就有機會體會「衝破挑戰後的快樂」。
總編輯 齊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