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壽險業3大未爆彈衝擊全民6000萬張保單
全民保單危機
新壽 重押低評級債券 曝險逾3000億
宏泰 賣祖產續命 填不了虧損大洞
》苦日子來了 壽險股改怎麼挑?
》保費漲定了 怎麼買最划算?
西門子鎖定4大領域10年大商機 揪台廠一起賺
百年丸莊第四代搭新舞台 中國第一品牌也「讓位」
5G兆元錢潮接力賺10年
25檔新基建概念股 誰最有料?
迎接國旅爆發潮 觀光股出運
飯店股搶反彈 餐飲股強者恆強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1974年創刊的《財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也最權威的專業媒體。
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
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一如月刊般嚴謹的查證,追蹤深入報導新聞始末,既有月刊的深度,也具有周刊的速度!
除了既有的財經及政治深入報導之外,還有更多金融訊息與投資含量,提供讀者更專業、更豐富、更實用的財經資訊。
在 2009年10月28日,《財訊》正式改版為《財訊雙週刊》,更迅速的反映新聞的變化、更及時地為讀者篩選出真正有用的資訊。
《財訊雙週刊》開闢企業、投資、金融、政治、科技等不同領域的重量級名人專欄,由中外名家:諾貝爾大師史迪格里茲、謝金河、陶冬、南方朔、吳念真、顧爾德、林昭亮等輪流執筆,提供專業新知與獨到見解。
同時精選全球財經專業媒體的授權文章,透過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日本《朝日新聞》,提供讀者更多元且深入的國際視野。
近年更致力於數位化閱讀,電子雜誌、手機格式、線上閱讀等,與平面雜誌同步發行,期許更貼近讀者生活、資訊流通更迅速即時。
1974年創刊的《財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也最權威的專業媒體。
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
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一如月刊般嚴謹的查證,追蹤深入報導新聞始末,既有月刊的深度,也具有周刊的速度!
除了既有的財經及政治深入報導之外,還有更多金融訊息與投資含量,提供讀者更專業、更豐富、更實用的財經資訊。
在 2009年10月28日,《財訊》正式改版為《財訊雙週刊》,更迅速的反映新聞的變化、更及時地為讀者篩選出真正有用的資訊。
《財訊雙週刊》開闢企業、投資、金融、政治、科技等不同領域的重量級名人專欄,由中外名家:諾貝爾大師史迪格里茲、謝金河、陶冬、南方朔、吳念真、顧爾德、林昭亮等輪流執筆,提供專業新知與獨到見解。
同時精選全球財經專業媒體的授權文章,透過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日本《朝日新聞》,提供讀者更多元且深入的國際視野。
近年更致力於數位化閱讀,電子雜誌、手機格式、線上閱讀等,與平面雜誌同步發行,期許更貼近讀者生活、資訊流通更迅速即時。
章節
- 財訊觀點 只把保戶當成提款機?
- 國際名家專欄 劍指中國的問責法利大於弊
- 老謝看世界 台灣準備擁抱初升段
- 企業人物 堅持販賣本土味 連大陸第一品牌也得「讓位」 馬來西亞首富搭橋 丸莊第四代的百年新舞台
- 金融圈動向 中國發展數位人民幣 新加坡也有Ubin 計畫 各國競推數位資產 台灣國家隊在哪裡?
- 地產特報 各大零售商爭相進駐桃園 四大商機加持 青埔南崁蛋白區升級
- 智慧城市 面對疫情可能流感化 AI派上大用場 台灣科技力 打造智慧防疫三部曲
- 透視大中華 六億民眾每月收入僅一千元人民幣 李克強洩天機 習李矛盾藏不住
- 英國金融時報精選 危機入市 趁著疫情大買歐美藍籌股 沙國政府基金 撈底還是踩雷?
- 生技線上 擔心下波疫情來襲 疫苗臨床試驗緩不濟急 重啟經濟 抗體檢測商機強強滾
- 藝術投資 疫情還沒完 美國香港又不平靜 古董收藏慢經濟 亂世裡低吟
- 財訊書房 富裕的社會裡家庭規模愈來愈小 貧窮國家則反之 把資源變成資本的新經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