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罷韓撼政局
94萬票怎麼來?陳其邁代理 藍綠鬥智
939090,超高的罷韓票數超乎藍綠預期。罷韓之後,韓國瑜的下一步動作會是什麼?韓6月9日宣布:「我尊重人民的意志,不會提出任何訴訟。」但民進黨這邊卻對他的宣示存疑。
罷韓案一過關,府院高層就商討後續對策。他們模擬各種情況,不論如何應變,綠營內部最大共識,就是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為綠營光復高雄市,各派系都能接受的最佳解答。
雖然韓國瑜表示不提訴訟,似乎讓代理市長問題單純化,但因根本不信任韓國瑜,府院衡量高雄當地情況,思考派陳其邁出陣的最佳時機。
只是,備受總統蔡英文信任的陳其邁若離開中央,空出的副閣揆會由誰接?總統與行政院長各有自己的盤算,如何能找一個兩位權勢人物都能接受的人選?
藍營這邊,韓國瑜在罷免投票中大敗後,還有能力問鼎黨主席嗎?而原本弱勢的主席江啟臣也連帶傷害,接下來高市長補選若再敗就傷得更重,這讓遠離罷韓震央的朱立倫,在明年黨主席選舉上更占據有利位子。
韓國瑜與韓流是台灣新民粹的代表,也是近年台灣政壇最奇異的現象,韓流迅速席捲全台,翻轉綠地,但也不過兩年多就敗陣。韓流還會再起嗎?
◎楊舒媚、胡宥心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36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