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與輔導月刊 [第414期]

點閱:1

其他題名:諮商與輔導

作者:本刊編輯委員會編輯

出版年:2020.06

出版社: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68

本期內容簡介
 
當前的課題—正念與諮商
 
近年來正念在諮商與心理治療領域逐漸被重視,這是很好的現象。本刊發表的論文有李明川、林孟薇(2009):正念減壓在睡眠障礙上的運用、楊彥芬(2012):應用正念的方法紓解身心壓力、竇金城(2013):正念認知療法應用於憂鬱症之探討、張淳菱(2014):以正念療法探討失戀療癒、林伯佑(2014):正念對於實習諮商師的影響、呂協玲(2014):正念運用於冠狀性心臟病療癒、吳淑晶(2015):正念減壓療法在癌症患者的應用,國內學報、雜誌、碩士論文也從心理健康、諮商、心理治療、醫學各領域加以探討,並且有「華人正念減壓推廣協會」,在專著方面如卡巴金的「正念減壓」、威廉與扁曼的「正念八週靜心計劃」、雪格等人的「憂鬱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在國內已有翻譯本。我國今後的問題又是如何呢?
在國外對於正念的應用相當積極,正念本來是根據佛教的心理治療的技巧,其基本是要察覺心的動態,對於自己的心理或身體的變化有所了解而採取必要的對策,這是維持心理健康、挽回心理健康上很重要的。
最近的趨勢是積極實施以正念為基礎的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是注意思考(認知)去影響心理的狀態,正念是重視自然的心理動向,似乎是情緒上的治療方法。但是這種差異只是表面上的。認知行為治療雖然注意思考,那是為了察覺情緒上的變化而緩和的目的。認知行為治療除了這些技巧,同時也重視溫暖的、同理的治療關係。有這種治療關係才能去改變認知,所以說它是重視情緒層面的治療。
又如認知行為治療在修正認知時,需要透過肢體的體驗。因為在腦海裡企圖修正認知的偏頗如果沒有實際去體驗很難改變心情。要修正認知就需要及早察覺身心變化,透過體驗去修正認知。現代的人生活在忙碌中,要察覺自己的改變很不容易。尤其在精神焦慮的狀態下要注意自己的身心狀態更不容易,正念認知行為治療成為現代社會所重視的心理治療,誠非偶然。
我國心理師制度的設置已經有相當時日,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養成、任用現在卻混淆不清,諮商心理師在醫療機構服務並非最初的構思,因此要回到原點徹底檢討到底制度的方向在那裡,如果需要到醫院服務,乾脆統一歸於臨床心理學領域,專業訓練的制度、設備、課程、實習都得重新檢討。英國以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同時為實習的督導,並規定以「認知行為治療」為健保的唯一選項,徹底訓練短期而有效的認知行為治療專業人才,效果顯著,可以借鏡。正念認知行為治療應該是在心理師養成教育、實習、任用上的非常值得注意的選項,就算在心理師的養成制度未能徹底改進,正念認知行為治療還是絕不可欠缺的重點之一。國內以「正念認知行為治療」為課程名稱的並不多見,這是有待加強的。

雜誌簡介
 
「諮商與輔導」月刊是一份專業性的刊物,創刊的旨趣,就是要提升輔導工作的內涵,我們渴望從事輔導工作的同仁以及關心輔導工作的各界人士,能夠共同參與。
 
適合閱讀對象:學校、企業機構、社會輔導機構、醫療機構、感化機構的輔導人員,相關研究所學生以及任何對輔導有興趣的讀者。

  • 輔導線上 當前的課題──正念與諮商
  • 阿德勒式人生哲學 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 心理健康 培養堅強的意志
  • 專論 後現代及女性主義諮商取向在成人ADHD個案上之應用
  • 醫療諮商新天地 不孕症病人的失落與悲傷輔導
  • 諮商心 你做什麼夢?
  • 幽默話術 最幸福的日子
  • 心理評估 「儲物症心理評估」的內涵與治療方式之探討
  • 正向思考 「現在要做的事情要馬上去做」的習慣
  • 禪語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 認知行為治療講座 認知行為治療講座(三十)臨床上的應用
  • 幸福感生活 邁向幸福感生活──從情緒面向探索幸福亮點
  • 移動心靈 青少年輔導4.0──「認同」──身心安頓之神器
  • 臨床心理學辭典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 壓力消除法 消除壓力的七招
  • 生命詩情園地 聽見自己內在聲音
  • 新境界 穿越時空學習無界限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