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股市動盪
生技醫療基金好時機?!
疫情不穩定下股市動盪,20餘檔生技醫療基金卻逆勢成長,
截至5月底,年報酬率都超過12%。不失入場好時機!
各大生技基金前十大投資標的有哪些?各家基金經理人究竟會看好生技醫療產業哪些次產業?持續投資針對新冠病毒的檢測、新藥和疫苗?抑或是開始回歸基本面?
【Bio Library|生醫知識庫】
《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論壇》
政府帶動產業發展 落實臺灣防疫長期實力
5月29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與生醫藥品化中心(BMCC)於線上主辦「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如何落實臺灣防疫長期實力-從產業出發論壇」,邀請多位政府官員與產業代表,一同探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臺灣生技產業扮演的角色與發展契機。
【Special Report|專題報導】
《2020北美生技大會─BIO Digital》特別報導
由生物科技創新協會(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BIO)舉辦,一年一度的北美生技展(BIO 2020)如期於美國時間6月8日至12日盛大展開,為期5天。
今年因受疫情影響,改以數位線上模式(BIO Digital)進行,因此吸引了橫跨64國、28個時區,召集逾7000位與會者一同線上參與BIO大會。
會議主題除了有近年來關注度甚高的基因治療、孤兒藥、細胞治療等,更因最近的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邀請到FDA局長Stephen M. Hahn進行爐邊談話(Fireside Chats),同時邀請到多國產官學研專家齊聚一堂,鎖定新冠肺炎的現況和未來發展,以及數位醫療和藥物、疫苗開發等議題進行探討,盼及早尋得新冠解方。
而BIO此次24小時不間斷地開放線上平台進行1對1媒合商洽,更是湧入超過4000家公司線上登記申請媒合,反而較去年逆勢成長5成多,更有利於廠商尋找更符合自身需求的潛力廠商進行媒合。
更多兩岸產業資訊、專家觀點皆在《環球生技期刊》Vol.75
章節
-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臺灣生技股百億市值大關的考驗
- View Point | 專家觀點 製藥產業局勢變動快速 專業CDMO 夥伴分散風險
- People | 人物 全球最高解析OCT 影像技術在臺灣 臺大光電所黃升龍開發晶體光纖 寬頻光源世界之最
- Company | 新銳公司 2020 年德國默克亞洲唯一新創事業夥伴 奈捷生技光纖微流體奈米微粒 晶片3 步法PK 大型實驗室
- Trend | 趨勢 azithromycin/atovaquone 藥物組合、血液稀釋劑、雄激素剝奪療法、腦幹迴路療法 治療新冠潛在新型療法 誰有希望?
- Native Bio | 在地生技 把廢牡蠣殼變即食調理加熱套組 水試所「加熱」循環經濟大商機
- Medi-care+ | 新醫療 世界羽球金牌戴資穎的長期照護師 長庚成立臺灣首支「運動藥師」團隊
- Appendix | 附錄 2020 年5-6 月份上市櫃生技類股漲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