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正向心理學—二十一世紀的「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一詞從馬斯洛的自我實現五段論出現之後已經成為現代人周知的名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隸屬與愛的需求、承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二十一世紀是自我實現的質受到考驗的時代。稍有偏差反而會貽害社會,自己也將深受其害。
「自我實現」依馬斯洛的詮釋是「把自己的潛在能力做最大限度的發揮,貢獻社會,藉此可以得到真正的滿足與幸福。」「貢獻社會」的「社會」又是如何呢?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發達,人的生產擴大,對於地球環境的影響非常大,直接影響環境,反過來影響人類。現代的工業化社會環繞人的地球環境的距離非常短,有人提出二十一世紀的自我實現的核心概念是「身心健康」。即「貢獻自己與人人的心、身體與自然的健康與健全」。從科學技術人員到生產者或每一位市民使自己與周遭的人的環境適合居住,以充滿快樂和生活意義形成理想的社會,去思考到底自己在此過程中要負起怎樣的角色,除非大家都有明確的理想與目標,很難建設健康的社會,個人的自我實現也將落空。
過去的科學在正向的結果背後一定有負面的作用,證明科學本身就是缺陷科學。本來宇宙、自然或地球應該是破壞或污染不會進展才對,因此,除了提升個人的能力之外,同時要讓環境成為健康的環境,兩個層面的策略非常需要。加州大學卡布拉博士對於健康所下的定義應該是現代社會最需要的理念,他說:「健康是有機體的身心面與包含有機體的環境之相互作用的互動的均衡」,「互動的均衡」非常重要。互動的均衡是指自然治癒力。
近代工業社會所帶來的社會系統迫使地球陷於瀕死狀態。招來環境危機的酸性雨、溫室效果、臭氣層的破壞、地球暖化、氣候的變動、海面上昇、物種的絕滅、核子的危險、有害廢棄物增加、土壤浸蝕、都市污染、水不足、魚資源減少等列舉不完。先進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財富差距愈大,社會不健康的根本的原因是世界陷於物質本位,喪失心(思考)的控制,造成心理不健康的狀態產生。人口過剩、資源分配減少、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動植物的絕滅、疫病增加,非常不健康的狀態增加。
如果要建構健康的社會,應該先把問題澄清。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心(思考)的健全性。第一階段是動物層次,自我中心,物慾、金錢欲強,如果停留於此,人類將滅亡。第二階段是雖然有若干的良心,金錢慾、權力慾強,自我中心,無法拯救人類。第三階段雖然是自我中心,不採取反社會行為。第四階段平衡層次,私慾與公慾平衡,態度積極。第五階段是對於企業界要求將真正的商品、資訊提供社會,第六階段是理想的層次,乃是沒有私慾而共生的世界,亦即要以地球、宇宙的視野去判斷構思。換言之,為了維持人的健康、社會.地球的健康、宇宙的健康要有新的健康尺度。
過去人類發生幾次的革命,第一次是農業革命、第二次是產業革命,第三次是資訊革命。有人提出需要第四次的革命:睿智革命。具體而言,今後要從追求物質的浪費多一道追求精神的」心的充實,從自由競爭繁榮轉移到自由公平、協調,從以自己為最大目標轉移到整體的改善。
要成就真正充實而有生活意義的自我實現,需要從事對於社會有貢獻的健康的工作,其條件需要三個健康的對象:一為心、身、社會、地球的健康。二為a.安全而無副作用、b.順乎宇宙、自然的道理、c.要培育自然向上健康的力量。三為社會」地球的健康。這是需要三個條件的:即安全而無副作用、合乎宇宙、自然的到底、培養自然向上的健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