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與輔導月刊 [第417期]

點閱:1

其他題名:諮商與輔導

作者:本刊編輯委員會編輯

出版年:2020.09

出版社: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68

本期內容簡介
 
真心與愛—臨終關懷的壓力問題
廣義地說,臨終關懷是「死亡臨床」的一環,是接近死亡的時期(死亡預測的三到六個月前)到死亡的對於病人專業的應付。通常也包含對於家屬的悲傷關懷。自從一九六六年英國的醫院成立現代晚期病人收容所以來,臨終關懷的情形受到注意,以癌症為中心的晚期病人收容所已落實。近年來的晚期病人收容所是以癌症為中心的關懷,包括癌症以外的末期醫療與關懷,末期醫療是團隊
醫療。
臨終關懷是關懷,其中心是護士。歐美的關懷中心關懷小組的協調者多半是護士,這是在職務上是最適當的。家屬做為協助者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家的照顧者的角色,家屬的任務是必須而不能缺少的。
終期醫療或臨終關懷有很大的壓力有關的問題。除非有壓力對策,不可能提供高品質的臨終關懷。臨終關懷的壓力問題有:(1)患者的壓力問題,(2)家屬或親近人士的壓力問題,(3)從事臨終醫療關聯職務者的壓力問題,(4)其他臨終關懷的壓力問題。
臨終關懷的指導手冊指出疼痛及症狀的控制很重要,應該以緩和症狀為最優先,患者的需求有:(1)身體的需求,(2)精神的需求,(3)社會需求,(4)心靈的需求,應該有面對這些需求的關懷。對於家屬的關懷也很重要,尤其死後的悲傷關懷特別重要。
臨終關懷的壓力控制以:(1)壓力刺激因素的解決,(2)壓力認知因素的解決,(3)壓力緩衝因素的解決,(4)準備、背景因素的解決,(5)壓力的解決五項為重要。此時需要考慮病人的壓力反應或壓力感受性、壓力耐性實施具體的對付方法。
臨終關懷的壓力控制有:(1)病人要實施的,(2)醫療人員要實施的,(3)家屬要實施的,(4)機構要實施的,(5)地方社會要實施的,(6)行政上的制度或系統要提供的。這些很調和被整合的實踐才會有最高的效果。
絕對需要注意的是醫療專業人員不要成為即將往生者的壓力源。雖然在未察覺之下可能會成為壓力源或傷到患者的人性,這是絕對要避免的。
要適當面對臨終關懷的壓力問題,應該有相當的準備與條件。例如:(1)對於患者要有人性的了解,例如要收集生死觀或人格、適應水準,有沒有精神醫學的病理性等資訊,(2)死亡的準備教育(不止是病人,家屬也需要),(3)醫療人員對於臨終關懷有充分的教育,(4)充實的援助體制,(5)對家屬說明臨終關懷計劃,聽取意見,(6)要具備壓力與控制壓力的技能。
有了充分的準備之後,順著患者的意向或狀態實施。重要的是醫療人員的態度。如果醫療人員不穩定隨著狀況與患者一起著急,只會增加壓力。涉及臨終關懷的醫療人員應該確立生死觀。即使是熱情也不能推銷特定的宗教或生死觀。不過如果是對方要求,以自己的生死觀去應對是可以的。
臨終關懷壓力問題的處理,基本上是要確保生活場所的關懷環境的舒適。首先要從環境去追求身心的鬆弛。具體而言,就是除了現在的醫療、看護之外,要以芳香療法或音樂療法、動物介在療法、花療法、藝術療法、讀書療法求得心理的治癒,以按摩或針灸鬆弛身體,積極接受替代療法、互補療法,尋求治癒壓力的一切方法,支持當事人的生活方式,援助死亡前的生活意義。
臨終關懷特別需要聚焦於精神層面,有些病人最需要心靈的、宗教的支持。末期的心理治療不可能回避死亡的不安與恐懼,只靠存在的心理治療並非齊全。需要超越生死觀的情形不少。對於某些人來說,那是宗教,有些人則是自然的生死觀,也許有些人是抱著超越先端的宇宙科學之循環生死觀吧。
臨終關懷的壓力控制需要充分利用醫學、醫療的前端知識與手法,去享受其恩惠。並非要延長不需要的痛苦,而是為了緩和痛苦,藝術治療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要用前端科學的關懷技術必須具有關懷與愛心。如果沒有愛,就會損及生命的尊嚴性。面對死亡者的根本的壓力需要以真心的愛。臨終關懷的核心之護理是通向禱告的嚴肅的行為。
最後想要強調的就是要始終以患者為主的方法去進行。

雜誌簡介
 
「諮商與輔導」月刊是一份專業性的刊物,創刊的旨趣,就是要提升輔導工作的內涵,我們渴望從事輔導工作的同仁以及關心輔導工作的各界人士,能夠共同參與。
 
適合閱讀對象:學校、企業機構、社會輔導機構、醫療機構、感化機構的輔導人員,相關研究所學生以及任何對輔導有興趣的讀者。

  • 輔導線上 真心與愛──臨終關懷的壓力問題
  • 臨床心理學辭典 團體督導(group supervision)
  • 諮商心 感情不要壓抑,要順其自然
  • 正向思考 如果你的心收到「苦境」的信,發信者就是你
  • 心像訓練 如果讀小說、戲曲,要想像後面的展開去讀
  • 醫療諮商新天地 『孤獨』成為社會新流行的因應心識能
  • 有效的幫助 格拉賽的現實治療
  • 心理評估 「厭世代心理評估」的內涵與方式之探討
  • 認知行為治療講座 認知行為治療講座(三十三)功能性身體症狀症
  • 幸福感生活 幸福可以教嗎?──幸福感教學的延伸思考
  • 輔導實務 戒菸英雄「專業實踐筆記」
  • 移動心靈 青少年輔導4.0──「否定」作用之弔詭
  • 生命詩情園地 「面」人生.「對」無常
  • 新境界 大贏家向前走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