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川普染疫
新冠病毒如何衝擊總統大選、憲政體制與美中關係
美國過去九次總統死亡都非發生在大選年 這才是真正十月驚奇
川普確診成為各國新聞媒體頭條,也登上中國微博熱搜榜榜首。正當各國政府急忙討論因應措施,各大媒體分析著川普一旦陷入重症或死亡的後續影響時,川普卻在住院3日後的10月5日回到白宮。
川普想塑造強人形象,用自身經歷向民眾證明病毒並不可怕。他錄製一分半鐘的短片,要民眾別怕病毒,甚至稱自己「或許已免疫了」。
出院後川普雖宣稱自己一切安好,但若病情有所反覆,將如何影響大選?萬一不幸死了,又會帶來哪些憲政問題?此外,對於美中冷戰和世界局勢又造成什麼影響?台灣準備好因應了嗎?
歷經「通俄門」、「烏克蘭門」等醜聞,撐過民主黨發動的彈劾與解職審判,如今川普的總統事業會不會被肉眼不可見的病毒斷送?請看本期《新新聞》的詳細分析報導。
◎閻紀宇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53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