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雜誌 [第45卷 第11期]:原藝綻放

點閱:10

並列題名:Taiwan panorama

作者:台灣光華雜誌編輯部

出版年:2020.11

出版社:光華畫報雜誌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中英文國內版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傳統工藝經當代美學詮釋,讓原民文化大放「藝」彩。(林旻萱攝)
 
【編者的話】
原住民告訴我們的事
曾有位原住民好友跟我說:「部落裡隨處都是智慧,連小朋友都可能是你的老師。」向部落「學習」,彰顯的是一個完全不同於過去人類學家作「研究」的模式。部落不再只是被動地作為我們分類、解析的對象,而是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是一個由雙方共同參與和分享的動態過程。也唯有在真正進入部落之後,才會「發現」這座活教室,並透過實地踏查與親身體驗,讓許多生動有趣的原住民知識,自然而然地印入腦中。
今(2020)年8月由《光華》、台亞會及政大東南亞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從部落走向世界──原民影像、音樂再發現」座談活動,首度前往台東美術館舉辦。現場邀請到研究南島文化的專家學者及藝文人士與會,兩天一夜的文化沙龍,除了有精彩的南島文化論述,原住民音樂人也公開分享他們與東南亞及大洋洲國家的交流經驗。
而《光華》長期關注原住民相關議題,早在1983年6月刊就已刊出〈青山綠水間,歌聲好悠揚——信義鄉〉,記錄了當時信義鄉原住民生活的情景;1993年12月刊更以「回到部落VS.愛在他鄉」為封面故事主題,報導汐止樟樹灣一帶「山光社區」阿美族的生活。原住民的議題,豐富且多元,包含族群起源、歲時祭儀、經濟生產、藝術文化、社會運動等層面,透過報導讓讀者感受到原民文化中繽紛且多彩的一面。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將試圖探討原住民在音樂、戲劇、工藝、建築的傳統與創新,以及生活智慧的傳承與延續,讓「原」藝之美,拉近人與人、族群與族群之間的距離。
此外,本次的「島嶼行旅」單元,將帶您以騎行方式, 走訪恆春、墾丁、鵝鑾鼻、阿朗壹古道等南國風光,以及曾是紅木家具重鎮的桃園大溪,是如何透過地方創生,為老街區注入新的活力。還有時下熱門的P o d c a s t話題,讓知名製作與媒體人,帶您了解Podcast如何在台灣崛起與發展,以及製作P o d c a s t節目的訣竅。而今年唐獎有哪些得獎者,以及對世界做出了哪些貢獻?移民署「新住民及其子女築夢計畫」中又有哪些精采的分享?盡在本期《光華》報導當中。

雜誌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

  • 月月好讀 Variety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