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20/11/26 [第1760期]:政治海嘯逆襲蘇貞昌危機四伏

點閱:16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作者: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20.11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周刊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政治海嘯逆襲蘇貞昌危機四伏
 
民進黨怕重蹈2018敗選覆轍
政治海嘯逆襲「最討人厭」的行政院長
 
獅子座的閣揆蘇貞昌,因為牛肉麵之亂一再道歉,但止不住內閣改組臆測。閣揆異動並非無端而起,其中有政策錯誤,也包含蘇貞昌長期壓制民進黨派系而起的反彈。
 
民怨與派系恩怨讓蘇貞昌變成了「最討人厭的政治人物」,他為了挽回聲望,讓行政院暫停做惹出牛肉麵之亂的哏圖,並勤跑基層,做個彎腰閣揆;另一方面,他也鴨子划水,與蔡英文就政事溝通得更勤,hold住總統的信任。
 
民進黨內對二○二二年可能重演二○一八年民意海嘯,讓九合一大敗的憂心不止,這其中包含食安爭議、反美豬與重啟核四兩大公投動員、水利會官派的地方派系反撲,以及中天關台導致韓粉再聚︙︙各種因素交互作用震盪。最重要的是,部分執政團隊警覺周邊有事,可又覺得「有那麼嚴重嗎?」
 
蔡英文在中常會「沒有絕對不會離開的支持者」示警言猶在耳,但民進黨似乎還沒有意識到一個可怕的政治海嘯正在蘊釀增強,可能逆襲綠政權。
 
◎楊舒媚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60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政壇透視 朱江互動微妙,韓國瑜仍然是藍營川普 藍營天王現身秋鬥 競逐黨魁動作頻頻
  • 圖片故事 「美帝」串起左翼秋鬥與右派國民黨
  • CEO想什麼 納智捷在台銷售有起色,但中興之路仍布滿荊棘 果斷的嚴陳莉蓮一碰上它就拖泥帶水
  • 數字看中國 美中智庫:中國二〇三〇年超美三挑戰
  • 風雲人物 九一一英雄榮光盡褪,大選前後傾力散播陰謀論 「美國市長」淪鷹犬 朱利安尼晚節不保
  • 觀天下 促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拉攏歐盟和東協、保持台美熱線 華府首席智庫給拜登的十六項對中攻略
  • 說書 美中地緣政治角力的第三隻眼
  • 旅行鄉 拜訪二○二○陶藝衛星展十二間美學產地 文青陶冶日 鶯歌瓷都散策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