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花 [2020年11-12月號 第88期]:易物鏈

點閱:90

並列題名:Fleurs des lettres

作者:《字花》編輯室編輯

出版年:2020.11-12

出版社:水煮魚文化出版 春華代理發行有限公司發行

出版地:香港

格式:PDF,JPG

頁數:172

附註:雙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賣點:
一年不容易又革新,全新專題系列「格物」,以布希亞《物體系》「世界不再是贈與,而是製品」的思索出發,在物作為對象之諸相與共相之間,探問消費時代、物化時代的欲望與夢想,探索贈與、體驗的新可能。
 
買書附贈西西新作《石頭述異》
隨團到窮鄉僻壞參觀漢代古蹟,從「畫像石」看歷史,
這是奇異的石頭記啊,他們訴說的故事,我想盡量親近,細心聆聽,那怕是遙遠、微弱的聲音。
 
● 每期「譯界」將翻譯與主題有關的文學作品,以物連結香港與世界。
● 專題特設欄目「物語」由游靜的小小說、唐睿寫關於成長的回憶、顏峻分享與音樂有關之物組成。
● 全新漫畫專欄「漫漫」,每期邀請港、台兩地各一位插畫家以畫對話。
● 本土文學專欄「香港文學開引號」續航,介紹西西的經典小說《我城》以及武俠小說。
● 特稿「壓卷」節錄劉亮雅最新出版《後殖民與日治記憶──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關於一九九○年代台灣後殖民論述中的章節。
內容簡介:
如果地球也是物,我們又怎樣像丟棄其他舊物一樣丟棄它?在設想回收地球升級再造的可能性之前,不妨投入一條或許能與緊纏著地球的消費鏈抗衡的,易物鏈。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易物鏈」
• 在南涌種檸柑的本地農夫結青與天敵、制度對抗,與社區平台建立起「南涌共榮圈」。
• 城市研究員袁智仁走訪夜冷墟市,從不同故事讀到一門有深水埗特色的「地攤經濟學」。
• 藝術家林若曦和張瑋晉從「升級再造」中找回物的「前世今生」,重新建立人與物的關係。
• 「彼此」由朱少璋、張婉雯、楊天帥、李日康、劉清華、許雅舒舉辦一場選物展,以文字翻攪記憶中與物的交遇與輪迴,台灣插畫動畫師卓霈欣作畫。
• 「譯界」瑞典詩人Freke Räihä寫〈瑞典樹〉,擬仿客體化的操作,勾出物質共存的脈絡。
• 新系列專欄「物語」一連四期,由游靜、唐睿、顏峻每期分享各種與物的羈絆。
• 專題小說由台灣作家李屏瑤想像一群未來小孩以物建教,拜物為神。
• 「漫漫」由香港與台灣的畫家韓幸霖和日安焦慮就主題「消失」展開分格對話。
 
專欄及創作
• 第四十屆台灣「時報文學獎」得主洪昊賢全新系列小說「沒有過去的人」,一連四期講一些「沒有記憶」,也不去記憶的人。首篇〈揸寶馬送大麻〉,一個九龍市井青春的故事,篇名來自香港獨立樂隊「南洋派對」的歌詞。
• 「二端鈄說」,由黃涵榆、李薇婷、楊焯灃三人分別論述國際知名安那其人類學學者與行動者大衛.格雷伯的思想,並與當下作出對照。
• 「書評陣」應亮讀完兼有尖銳批評、感性回憶的《抗命女聲》後,嘗試從雨傘和身份有關的回憶,記敘到當前與將來;林三維從《烏有》分析妮可.克勞斯在作品中「平行時空」般的雙線敘事結構、陳子馨談最新一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伊絲.葛綠珂詩中的先知與詮釋者語言。
• 第七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短篇小說組得獎作刊載,首篇是季軍得主廖宇青的〈唯有無聲無息地愛〉。
 
• 更多精彩內容:黃炳從一場滑鼠交易中反擊他人對天蠍座藝術家的攻擊;飲江與陳子謙對寫詩三組……

雜誌簡介
 
香港文學如何可以在更良好的土壤上開出更出人意表、令人不敢逼視又難以漠視的花朵,數十年來無數關懷文學的人均念茲在茲。2006年,《字花》正式誕生,並致力以更張揚鮮明而大規模的方式去建設香港文學——是的,我們年輕而且微小,卻抱持重要、真切而且合理的願望。《字花》的編輯及設計人員,均是出生於七十年代末,未滿三十的年輕人。在組成《字花》之前,我們都只是零散的散兵游勇。而我們願意結集在一起,其原因有二:一,在創作及學習文學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讓自身得以呼吸生長的空間,並收穫了豐盈幽微莫可名狀的樂趣,這樂趣甚至維持多年而不見褪減——是以我們企望,其他人也可以在文學中體味到類似——或迥然不同——的樂趣。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社會比以前更需要文學,因為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平板虛偽、似是而非、自我重複的話語滲入無數人的生命,同時香港社會的隔膜與割裂愈來愈大,各種無形宰制日趨精微而無所不在。而文學,正是追求反叛與省察、創意與對話的複雜的溝通過程,我們的社會需要文學的介入。
 
與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目標吻合:《字花》將是一本高質素的綜合性雜誌,我們將竭力以自身所知所學所感所能,將高水準的作品呈現於讀者眼前。我們相信,創作應該是多元的美麗,評論應該是尖銳的交流,設計風格不是外在的末節而是表達態度的核心之一——三者聚合一起,連綿地碰撞我們自身與社會及時代的局限。《字花》力圖打破各種局限,如果年輕是代表勇於嘗試和更新,我們願意宣稱自己是年輕的;然而惟望各位相信,年輕不等於幼稚,活潑不等於輕率。高質素的文學雜誌不等於某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拒人千里,始終希望以跳脫活潑的形象,與讀者及作者一同向未知的世界伸手、探入。我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我們與我城的人一樣,在城市中浮游:思考、行街、唱k、論辯、運動、購物、抗議、設計微小的裝置以觸發自我的流動。你可以想像幾乎已經不年輕的年輕人,以非常嚴謹的要求為基礎,去表現恣肆的活潑嗎?其實,這樣弔詭的文學工作者在歷史上不可勝數,是他們的弔詭,繪出了文學的豐富。因此,《字花》是具有野心的:我們會以自身的最大能量去推動幫助我們成長的文學藝術之發展,立足於我們成長的城市和時代,主動尋求兩岸三地的思想和作品交流,面向具體地多元變易的全球世界,指劃一個更具能量的未來。《字花》更將盡力照顧本土出版事業,關注發行與推廣;因為,對本來與文學並不親密的陌生人,我們將會花最多心力,以試圖拉著他們的手。
 
《字花》知道這些目標之巨大與我們力量之微小。然而,《字花》知道,《字花》並不是在一無所有的貧土上成長。因為我們心中所想的,恰如許多先於我們站出來建設文學的先行者。在這個意義上,《字花》從不孤獨,而且相信連結——各位的支持,《字花》銘感於心。《字花》輕快地笑著,說:我們會做得比你們所想的更加多,我們並不止於你所看見的樣子。《字花》是一個「不可能」的嘗試,但正是因為我們實際地考察各種具體的需要,才會要求看來不可能的東西。我們的努力,終會在無邊際的天空裡,造成持久的爆炸。一切已經開始。

  • 展讀.物事
  • 關天林/啟首語:物現
  • 專題小說 李屏瑤/走神
  • 黃炳專欄/炳觀點:變成滑鼠衝向她
  • 洪昊然專欄/沒有過去的人:揸寶馬送大麻
  • 壓卷 劉亮雅/學舌‧後現代‧民族主義:一九九○年代台灣後殖民論述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