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臨床心理學研究的世界動向
臨床心理學研究的世界動向有三:
第一是心理學的起源之實驗法的系譜,起源於Watson等人的恐懼症之研究,後來經過制約、模仿、認知學習的臨床上的實用開發認知行為治療的研究。近年來則發展為案例實驗法。
第二是個別差異的計量研究為起源的調查法。以智力測驗、人格測驗的開發為中心發展出來,最近在認知評估技巧或神經心理學測驗法的開發而有新的發展。
第三是臨床法的系譜,具體記錄個別案例的系譜,發展為精神分析或個人中心療法的理論模式之個案研究。現在則因質性研究的發展而與會話分析、敘述研究、生命史研究、現場採訪等方法的關聯有新的展開。
以上三個系譜在某一部分重疊、某一部分對立發展為臨床心理學研究。實驗法與調查法的起源都重視自然科學的方法,所以是共同的。至於臨床法則與其他兩種方法有對立的傾向。重視客觀性的實驗法調查法與重視當事人的內在世界亦即主觀性的臨床法之對立因素也包括在內。
但是,臨床法與實驗法及調查法的關聯不只是對立關係而已。美國心理學會在1949年提示研究所的臨床心理學教育課程之科學家—實踐家模式。此模式求臨床心理師的條件是實踐者的實踐性與科學家的科學性合併。因此,此後的美國臨床心理學積極開發臨床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最近英美臨床心理學研究的動向受到根據證據的醫學的影響,在1980年代重視科學的實證性。
因為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控制條件,容易做實驗設計,也可能以認知變數為速度的調查研究,因此,認知行為治療近年來盛行實證研究,根據此結果提案關於認知障礙的各種認知模式。
關於重視實證性,心理治療實踐性的科學研究占臨床心理學研究的中心。實證效果研究增加乃是因為美國與英國把臨床心理學列入國民心理保健活動的專門活動,列入社會制度中,活動效果或成果作為實證研究的結果,對於社會盡說明的責任。目前以個案研究所提出的論文多半是以既有的理論、技巧適用於個案報告的範疇,很難說是臨床心理學的研究。實證研究是臨床心理學做為近代的學問而發展、被社會承認的必須的課題。
最近世界的心理學對於個案研究重新加以評估。其一為實驗法的觀點。一個案例實驗或動作研究研究法屬於此。在某種實驗設計下繼續觀察案例收集一定量的資料做科學的研究屬於此。這是基於邏輯實證主義,以科學性為前提,重新去觀察個案研究的科學性之方法。
另外一種質性研究的方法。以隨意選擇的多數團體為對象,不是以統計方法提示普遍原則,而是順著對象的特定案例所發生的來龍去脈去發現其領域固有的意義,以此為範。基於質性研究的方法論之個案研究也被用在臨床心理學的研究。
1980年代以後重視科學實證論的實驗研究或調查研究成為臨床心理學的主流。1990年代以後對於偏重科學性的批判更加明確。基於邏輯實證主義以客觀事實的存在為前提,為證明此客觀事實的理論而擬定假設,根據客觀資料做邏輯的驗證作為自然科學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