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花 [2021年05-06月號 第91期]:物做人

點閱:896

並列題名:Fleurs des lettres

作者:《字花》編輯室編輯

出版年:2021.05-06

出版社:水煮魚文化出版 春華代理發行有限公司發行

出版地:香港

格式:PDF,JPG

頁數:180

附註:雙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期待這樣的未來,在這個場景裡,他們看到的不是便利與舒適,而是如此生活背後幽微但深沉的危險:科技正在奪權。」——洪靖〈物作/做人:人類與科技關係的兩種解讀〉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物做人」
• 「人物」由科幻作家譚劍、陳浩基對談人、物、科幻,思考人工智能的發展,科幻創作的定義,以及世界和香港的科幻趨勢。
• 「彼此」有江記的超現實畫作,將日常物品和自然、文明交錯,製造一種新鮮的視角;平安以卡通色彩繪畫,充滿童趣又不失哲理。還有李慧筠、陳諾諺、蘇朗欣年輕作家的創作。 
• 「譯界」李原(Yi Won)的詩〈二○五○年/詩人型錄〉,由機械人001號開始,寫出各式各樣的詩界機械人。
• 洪靜書寫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以及作者對當代人類生活的解讀,也是發人深省的作品。
• 「專題小說」伊格言書寫一名父親面對兒子慘死,在懷疑和遺忘之間掙扎和歉疚;陳楸帆的故事想像未來世界已有標記人類情感的工具,AI擁有了情感的詮釋權,引起讀者對科技未來的思索。
• 林三維的〈完美的機器人與不完美的人心:讀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分析石黑一雄最新科幻作品,作品以愛芙的視角展現人類扭曲的愛。


專欄及創作
• 「漫漫」由台灣的插畫家GGDOG和香港畫家葉汪就主題「夏至」展開分格對話,兩位對夏至的想像都與水有關,卻是兩種不同的故事風格。
• 「物異」有六位作家,鄺鉅裁、崔舜華、曾淦賢、李文瀅、張欣怡、徐竟勛的創作,李文瀅寫出一位即將變成樹的女子的故事;崔舜華的詩細膩私密,帶著日常質感。
• 洪昊賢的小說《沒有過去的人》,講述一名作家書寫懸疑故事,兼實現懸疑故事,情節跌宕精彩。
• 「書評陣」有周漢輝的瀧口悠生《未死之人》閱讀筆記及訪問。
• 「起格」有多位詩人佳作,包括王良和的〈老友來電〉、林貽的〈二月廿八〉、翟安的〈荒謬的蛋〉。

• 更多精彩內容:金靜分享電影作品中的AI、鄭秀慧討論藝術創作對科技的探索和想像……

「人,寥寥兩筆寫完的物種,一筆誕生,一筆滅亡,以為無所依傍,其實總離不開物。自我中心地以為創造了我,卻後知後覺地茫然於我是必然的結果。」——關天林〈人離物賤〉
雜誌簡介
 
香港文學如何可以在更良好的土壤上開出更出人意表、令人不敢逼視又難以漠視的花朵,數十年來無數關懷文學的人均念茲在茲。2006年,《字花》正式誕生,並致力以更張揚鮮明而大規模的方式去建設香港文學——是的,我們年輕而且微小,卻抱持重要、真切而且合理的願望。《字花》的編輯及設計人員,均是出生於七十年代末,未滿三十的年輕人。在組成《字花》之前,我們都只是零散的散兵游勇。而我們願意結集在一起,其原因有二:一,在創作及學習文學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讓自身得以呼吸生長的空間,並收穫了豐盈幽微莫可名狀的樂趣,這樂趣甚至維持多年而不見褪減——是以我們企望,其他人也可以在文學中體味到類似——或迥然不同——的樂趣。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社會比以前更需要文學,因為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平板虛偽、似是而非、自我重複的話語滲入無數人的生命,同時香港社會的隔膜與割裂愈來愈大,各種無形宰制日趨精微而無所不在。而文學,正是追求反叛與省察、創意與對話的複雜的溝通過程,我們的社會需要文學的介入。
 
與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目標吻合:《字花》將是一本高質素的綜合性雜誌,我們將竭力以自身所知所學所感所能,將高水準的作品呈現於讀者眼前。我們相信,創作應該是多元的美麗,評論應該是尖銳的交流,設計風格不是外在的末節而是表達態度的核心之一——三者聚合一起,連綿地碰撞我們自身與社會及時代的局限。《字花》力圖打破各種局限,如果年輕是代表勇於嘗試和更新,我們願意宣稱自己是年輕的;然而惟望各位相信,年輕不等於幼稚,活潑不等於輕率。高質素的文學雜誌不等於某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拒人千里,始終希望以跳脫活潑的形象,與讀者及作者一同向未知的世界伸手、探入。我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我們與我城的人一樣,在城市中浮游:思考、行街、唱k、論辯、運動、購物、抗議、設計微小的裝置以觸發自我的流動。你可以想像幾乎已經不年輕的年輕人,以非常嚴謹的要求為基礎,去表現恣肆的活潑嗎?其實,這樣弔詭的文學工作者在歷史上不可勝數,是他們的弔詭,繪出了文學的豐富。因此,《字花》是具有野心的:我們會以自身的最大能量去推動幫助我們成長的文學藝術之發展,立足於我們成長的城市和時代,主動尋求兩岸三地的思想和作品交流,面向具體地多元變易的全球世界,指劃一個更具能量的未來。《字花》更將盡力照顧本土出版事業,關注發行與推廣;因為,對本來與文學並不親密的陌生人,我們將會花最多心力,以試圖拉著他們的手。
 
《字花》知道這些目標之巨大與我們力量之微小。然而,《字花》知道,《字花》並不是在一無所有的貧土上成長。因為我們心中所想的,恰如許多先於我們站出來建設文學的先行者。在這個意義上,《字花》從不孤獨,而且相信連結——各位的支持,《字花》銘感於心。《字花》輕快地笑著,說:我們會做得比你們所想的更加多,我們並不止於你所看見的樣子。《字花》是一個「不可能」的嘗試,但正是因為我們實際地考察各種具體的需要,才會要求看來不可能的東西。我們的努力,終會在無邊際的天空裡,造成持久的爆炸。一切已經開始。
  • 梁望琛/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Millennium
  • 關天林/啟首語:人離物賤
  • 人物 時空摺疊,虛實共生——譚劍、陳浩基對談人、物、科幻
  • 洪靖/物作/做人:人類與科技關係的兩種解讀
  • 林三維/完美的機器人與不完美的人心 讀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 金靜/人類滅亡,唯AI不死?/!
  • 鄭秀慧/一場在藝術上關於人與非人的拷問
  • 梁望琛/Untitled (Being here)
  • 黃炳專欄 炳觀點/最後的開場白
  • 洪昊賢專欄 沒有過去的人/風平浪靜
  • 紅眼專欄 黑太子與他的夥伴‧二
  • 重寫本土 陳韻紅/森林裡的玻璃棺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