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韋陀,藝術史的守護神!
英國專訪藝術史巨擘
2012年在為期三天於香港舉辦的「趨古:韋陀先生七十五華誕暨國際東亞藝術史研討會」上,由學生及友人們所提交的多樣化論文,表明了韋陀(Roderick Whitfield)在中國藝術領域的廣泛興趣。
在總結發言中,韋陀將這些不同的研究取向概括為兩項剴切的觀察,一是關於「物質」,另一是關於「文化」(他將這兩項視為不同的概念,且不必然等同於一般習稱的「物質文化」)。
雖說半世紀以來均從事中國藝術史研究與教學的工作,但當他談起中國人在技術和象徵意義上所掌握的玉、漆、青銅、竹、絲、紙、墨等自然質材如何成為維繫社會的一種方式時,語氣間仍帶有掩不住的驚嘆。而他也敦促與會聽眾更廣泛地去思考:「中國文化」實具有吸收及論文不僅反映出方法論上的多重性,亦有助於我們勾勒出中國藝術史於視界及論述上的發展情形。也因此即便韋陀所運用的語彙可能不同於21世紀的諸多藝術史家,但他在種種觀察中所提出的形式與內容之特權、多學科、以及全球化之間的變易,這些都是當今此一研究領域的焦點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