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食物清零計畫:拆解挑食‧剩食再生
吃飯本是療癒儀式,卻可能因小事壞了興致──引人垂涎的料理,偏偏添了最討厭的一味;費心煮好一桌菜,親人任性的一口不吃;好想換個口味,無奈冰箱還有隔夜菜。挑食與剩菜雖然無傷大雅,卻令許多人天天操煩。
攤開挑食者長長的拒吃清單,有的讓眾人齊喊「我也是!」但也有「這你也挑?」的神奇品項。即使遭受矯正的壓力、異樣的眼光,他們依然揮舞「我挑食我驕傲」的旗幟,分享挑食的糗事與另類收穫。雖然挑食難靠苦苦相逼而鬆綁,但好惡兩極的蔬果也不無改造機會,甚至可能在無來由的心念轉折間,或出乎意料的烹飪調味方式,突然接納了那個味道。
在吃與不吃之前,產地到餐桌的漫長旅程,早已累積複雜難解的大量剩食。但如果用對方法、放對位置,也可以讓剩食華麗升級,或是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從剩食的製造者轉成搶救者。
食物清零計畫即將啟動!
封面故事
■食物清零計畫:拆解挑食‧剩食再生
吃飯本是療癒儀式,卻可能因小事壞了興致──引人垂涎的料理,偏偏添了最討厭的一味;費心煮好一桌菜,親人任性的一口不吃;好想換個口味,無奈冰箱還有隔夜菜。挑食與剩菜雖然無傷大雅,卻令許多人天天操煩。
攤開挑食者長長的拒吃清單,有的讓眾人齊喊「我也是!」但也有「這你也挑?」的神奇品項。即使遭受矯正的壓力、異樣的眼光,他們依然揮舞「我挑食我驕傲」的旗幟,分享挑食的糗事與另類收穫。雖然挑食難靠苦苦相逼而鬆綁,但好惡兩極的蔬果也不無改造機會,甚至可能在無來由的心念轉折間,或出乎意料的烹飪調味方式,突然接納了那個味道。
在吃與不吃之前,產地到餐桌的漫長旅程,早已累積複雜難解的大量剩食。但如果用對方法、放對位置,也可以讓剩食華麗升級,或是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從剩食的製造者轉成搶救者。
食物清零計畫即將啟動!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豐年社於民國80年發行《鄉間小路》月刊,以生活雜誌的型態,
讓本土農業走進每一個家庭之中;因為農業除了追求經濟性生產之外,
有必要讓農業外的人,認識不同價值觀念的生活型態。
《鄉間小路》一路抱持著 If you eat, you are involved in agriculture.的理念,以軟性為訴求,以趣味性與感性為賣點,以節令蔬果、養生保健、環境生態、生活園藝及鄉村旅遊為主要內容,向消費者推薦高品質的三生農業,表現農村的活力、自然與尊嚴;讓農業與生活結合,讓城鄉更為親近。
《鄉間小路》關心日常生活,報導依節氣生產的食材,蒐集圍繞在餐桌旁的隨意言談和深刻記憶,想像彼此共同的、可實踐的未來。
說她是臺灣最早的農業生活刊物,一點也不為過。二十年來,《鄉間小路》踏實地在寶島上生活,持續記錄在鄉間遇見的美好事物,始終抱持「人人日進三餐,能說農業無關?」的生活態度,每月定期和讀者分享當令農作滋味與在地生活智慧。
豐年社於民國80年發行《鄉間小路》月刊,以生活雜誌的型態,
讓本土農業走進每一個家庭之中;因為農業除了追求經濟性生產之外,
有必要讓農業外的人,認識不同價值觀念的生活型態。
《鄉間小路》一路抱持著 If you eat, you are involved in agriculture.的理念,以軟性為訴求,以趣味性與感性為賣點,以節令蔬果、養生保健、環境生態、生活園藝及鄉村旅遊為主要內容,向消費者推薦高品質的三生農業,表現農村的活力、自然與尊嚴;讓農業與生活結合,讓城鄉更為親近。
《鄉間小路》關心日常生活,報導依節氣生產的食材,蒐集圍繞在餐桌旁的隨意言談和深刻記憶,想像彼此共同的、可實踐的未來。
說她是臺灣最早的農業生活刊物,一點也不為過。二十年來,《鄉間小路》踏實地在寶島上生活,持續記錄在鄉間遇見的美好事物,始終抱持「人人日進三餐,能說農業無關?」的生活態度,每月定期和讀者分享當令農作滋味與在地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