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文學 [第710期]: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運動

點閱:486

作者:傳記文學編輯委員會編輯

出版年:2021.07

出版社:傳記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46

本期內容簡介

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運動

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為中國帶來了命運的重大轉折,人們為了逃離共黨統治而紛紛流亡海外,除了臺灣,香港亦匯集了許多重要人物。五○年代,韓戰爆發讓美國杜魯門政府派出第七艦隊協防臺灣,局勢轉危為安。然而,美國亦希望中國能有國共以外的第三勢力出來取而代之,不失為一個理想的方案。各方勢力的種種盤算,促成了五○年代香港成為了第三勢力的重要舞臺。
許崇智曾是孫中山革命時所倚重的老將,其重要性不言可喻,然而在「廖仲愷遇刺」案後,其勢力與軍權遭蔣介石奪取。兩人的對立就此延續至一九四九年後,許在香港組成了「中國民主反共同盟」,試圖以第三勢力之姿與蔣分庭抗禮。本期將介紹許崇智在香港第三勢力運動中曇花一現的足跡。
雜誌簡介
 
「傳記文學」熔史學與文學於一爐,為歷史保存史料,替文學開創新路,數十年來已有輝煌的成績。傳記文學自西元 1962 年創刊,至今逾五十六年,已出刊682期(現仍繼續出版發行)。雜誌於每月一日出版,未曾間斷。現已發表傳記文字與民國史料兩萬多篇,字數逾億。本著「為史家找材料,為文學開生路」宗旨,以輕鬆雋永的文學筆法寫嚴肅的近代真人真事,為國家存信史,為名人留偉績。主要內容包括自傳、評傳、年譜、回憶錄、名人日記、重要手蹟、珍貴史料、史事研究等,是中國現代史最豐富的寶庫,是海內外史學界公認的「民國史長城」。
 
傳記文學是我國學術界公認最缺乏而最不發達的一門學問。《傳記文學》雜誌的創刊,就是希望以持續不斷的努力,來開墾與耕耘這塊表面荒蕪而蘊藏豐富的園地。
 
「傳記文學」在台灣學術界與國史館、黨史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等量齊觀,鼎足而四,素有「野史館」之稱。無論對大陸、對台灣而言,「傳記文學」均可謂「以一人而敵一國」。為了發掘更多的傳記文學寶藏,也為了滿足廣大讀者對傳記文學書籍的渴求,我們在期刊以外,另外編印「傳記文學叢書」,為《傳記文學》雜誌的結晶,也可以說是發行較久的期刊必然產生的一種副產品,將隨雜誌的發行而陸續編印。
  • 編輯室手記
  • 本期特稿 曇花一現:許崇智與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運動
  • 歷史與現場 追念半世紀前黑色奇萊罹難的清華同學
  • 教育事業 北洋政府時期私立南開大學的創立與拓展(上)
  • 晚清風雲 從《容閎自傳》看太平天國與曾國藩
  • 白色紀事 尋找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八)
  • 紅色記憶 蘇軍東北醜聞.延安歪腔
  • 常民記憶 南來東渡未北歸——王雲翀的軍旅人生(上)
  • 文人軼事 張愛玲與書市謊言
  • 稿約、不退稿啟事
  • 書評書介 難稱信史的人物傳記——評鄭重《張春橋:一九四九及其後》
  • 史料與史學 中央工作日記(一八一)
  • 傳記文學第一一八卷合訂本總目錄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