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故事
五月天:財富是追逐夢想的「紅利」
在「不安全感」中成長 用最務實方式追夢
五月天,這個陪伴許多人走過青春歲月的樂團,一直都是成就夢想的最佳代言人。他們擁有的成功,是靠著挫折與失敗累積得來;他們懷抱的夢想,是憑著堅持與熱情才能實現。
莊芳
編按:出道十二年、有「天團」稱號的五月天,日前才剛破紀錄完成一連七場、總計十萬人次的「諾亞方舟」台北演唱會,他們充滿熱血的樂團人生,為了追夢而存在。過去曾舉辦單場五萬名、台灣人數最多的演唱會,以及連續十小時馬拉松式的簽名會,與六千多位歌迷從凌晨待到天明。
他們沒有特別華麗的服裝,也沒有誇張的動作,反而像帶著滿滿誠意的布道者,藉著以往偏向小眾的搖滾樂,詮釋一首首平易近人、與生命、勇氣、愛情及夢想有關的歌。五月天,五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成功靠著夢想創造財富,又以財富持續堆高夢想。
這一天,他們五人聚在一起,講述從零到有的夢想之路。
阿信:組團初期,一次要到華梵大學演出,聯絡人說,只要沿著唯一的山路一直走,很快就會看到學校。
他只說對了一半。走到山腳下,真的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但是,這條路其實很長、很遠,也很難走。載滿樂器的兩輛五十CC小綿羊,在冬天冷颼颼的山路上吃力地往上爬,我們一直騎、一直騎,騎了比原本預期多出十倍以上的時間,才終於看到了華梵大學。
玩樂團這條路可以走到今天,很意外、也很難,但我們始終沒有放棄的念頭。
怪獸:這條路的一開始,其實沒有什麼多偉大的夢想,只是很單純地想讓人聽見我們。
那時後,幾個人常常在我的小房間裡練團,一套鼓再加上音響器材,空間變得非常擁擠,只要誰的動作稍微誇張一點,就會打到另一個人。練習到深夜,大家擠在一張床墊聽音樂、休息,早上再到學校上課。早期,我們就是過著這樣的日子。
那時我們還沒聊到什麼未來目標,只是一有演出機會,不管地點多偏遠、環境多克難,都一定要去。
為了能被聽見
曾重新打造瀕倒閉餐廳 只為爭取曝光
石頭:沒錯!只要有地方可以表演,我們就去!有些表演甚至沒有酬勞可拿。第一次的酒吧表演,是在士林陽明戲院旁邊,表演收入很少,喝幾杯啤酒、吃頓消夜就沒了。
怪獸:有時候,阿信只喝到一杯熱牛奶而已,哈哈!
阿信:還有一家在陽明山上的餐廳經營不善,差點關門,被我們發現,就向老闆提議免費現場演唱,外加幫忙裝潢、設計舞台。最後讓那家店多活了一年。
怪獸:不只油漆粉刷,連Bartender(調酒師)都是我們來找。
石頭:對,全體下去一起幫忙改造,忙了老半天,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我們有個地方可以表演。
冠佑:我想所有樂團都在等待這一刻吧!「上台表演」就是大家最想做的事,有機會就把握,並且全神貫注。我加入五月天後,我們立刻就跟著任賢齊做校園巡迴,心情興奮又期待。
阿信:就算是現在,還是很珍惜每一次讓人聽見的機會。心情上、態度上,我們把每次演出都當成是最後一次。誰能知道,會不會突然市場不愛聽我們的歌了、不買我們的唱片了。
怪獸:真的,很多人來聽演唱會就代表成功了嗎?我們不是這樣想。反而會擔心,下一次還會有這麼多人嗎?所以要更加掏心掏肺、付出更多,比上一次做得更好。五月天,其實是一個在「不安全感」中成長的樂團。
為了一次成功
把挫折當朋友 失敗了「就再來一次吧」
石頭:不安全感?對,所以我們一直在想新的東西,也就是這樣,我們一直遇到瓶頸。這是過程中最主要、也最常見的挫折。
瑪莎:我們五個,有點像是五個臭皮匠,沒有人是科班出身,也沒接受很多專業訓練。進滾石公司的第一張唱片,李宗盛大哥就指示不准任何人提供協助,管你專業不專業,一切要靠自己摸索出來,才算是個真正的樂團。
結果,每次做出創新的東西,都是經過一連串的嘗試與失敗。
怪獸:我們有五個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要找出五個人的「最大公約數」,過程真的非常艱苦。不過也因此,找到最佳結果時,會有很大的成就感。還記得有期《錄音雜誌》封面寫著「吉他錄音的一百種方法」,早期製作唱片時,我們把這本雜誌擺在旁邊,一邊錄,一邊嘗試書中寫的一百種方法,這就是我們做音樂的方法。
試過一百種,最後只能選擇一種,等於你會經歷九十九次的挫折;但,你不這樣試,就找不到最好的答案。
冠佑:因為希望每一張專輯都給人不同的感受,只要能變出一些火花,都願意試試看。我們曾經到過師大附中的禮堂,將整套鼓、錄音的器材帶去試錄,事先也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怪獸:對!當時錄好的音,實在覺得很猛、很讚,一整個很開心;隔天冷靜仔細一聽,卻又發現行不通。不知道昨天自己是在High什麼?鼻子摸一摸,牙一咬,整段錄音刪掉,再想一條路走。
阿信:走到不同的場域,聽到特別的回音,我們就會忍不住想在這裡試著錄音看看,甚至還用過冷氣的風管作回音,你說這是「職業病」,或者應該說這是一種「太不職業病」!其實可以透過專業設備模擬效果,但我們總想找到更新奇、真實的聲音…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今周刊》最專業的財經雜誌
產經訊息的先驅
十餘年來,《今周刊》持續報導第一手的財經資訊與產業動態。從國際趨勢、政治經濟情勢、產業動態到個人投資、理財規劃及社會文化資訊,《今周刊》都由最專業的新聞團隊為讀者揭露最新的變化與發展。
國際大師的認同
國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日圓先生神原英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菲爾普斯(Edmund S. Phelps)、亞洲經濟學家陶冬、中國經濟學者胡祖六…都曾應《今周刊》邀請赴台演講,開展台灣讀者的國際視野。
專家名人的思想
在專家部分,除了有《今周刊》發行人、台灣知名財經專家謝金河每期提供獨到見解外,更邀請了Mr. Taiwan-谷月涵、經濟趨勢大師陶冬、知名商管學者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以及王偉忠、劉黎兒、黑幼龍、呂宗耀等各界名人撰寫專欄。讓讀者能透過專家的眼睛,看到產經發展的脈動。
全球趨勢的視窗
在與國際接軌上,《今周刊》與全球發行量第一的財經雜誌-美國彭博商周〈Bloomberg Businessweek〉,以及日本東洋經濟週刊〈Weekly Toyo Keizai〉合作,獨家授權翻譯轉載,藉此提供《今周刊》讀者更多、更全面的國際議題,以及更前瞻的財經趨勢與產業動態。
橫跨領域的服務
《今周刊》為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務,針對經常奔波往來的商務人士推出數位內容。《今周刊》也製作投資知識、子女理財教育、女性理財、生涯規劃等特定主題之各類專刊,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章節
- 焦點人物 News Focus-親人罹癌、一場車禍 造就政壇奇葩 博士議員徐欣瑩勇登立委狀元的告白
- 話題人物People-赤貧流浪兒靠苦學與投資 變身百億香港新股神 謝清海 自認五十九分 才能邁向一百分
- 金融圈Financial-外商投資銀行唯一女總經理 奪下年度「最佳企業籌資獎」 野村證券曹慧姝 用五項紀錄震撼外資圈
- 兩岸風雲 Cross Strait-鄂爾多斯「鬼城」乏人問津 民間資金全慘套 追債與逃債 中國最富城市新運動
- 高科技 Hightech-SONY連虧四年 最年輕總裁即將接任 平井一夫要靠加法讓百年巨人再起
- 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不甩賈伯斯唱衰 鮑爾默走自己的路 微軟總裁「重開機」火力全開中
- 今 選Win Digest-治標沒治本 歐元危機仍無解 歐盟半桶水救市反成拙
- 健康人生Healthy-多吃蔬果少吃肉 避開油炸、醃漬物 「我的餐盤」概念 健康過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