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多謝招待!日本梅酒X臺灣料理
Umeshu & Taiwanese food
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著迷居酒屋,每逢週末就會和朋友相約到不同的居酒屋「鑑定」,找尋心中「最高」(さいこう,日文至高無上之意)的店家。舉凡到居酒屋,必點一杯梅酒,半個拳頭大的冰塊與琥珀色的梅酒,隨著搖曳玻璃杯而發出清脆的聲響,為喧鬧的居酒屋增添微醺氛圍。因此梅酒的好壞,悄悄成為我評比居酒屋「成敗」的關鍵。直到今夏走訪日本東北,與當地朋友到神社前的居酒屋用餐,一心想品嚐日本「正宗」居酒屋菜單上的梅酒,卻被日本友人投以驚訝的眼光,「咦!臺灣人到居酒屋為什麼點梅酒?」酒酣耳熱後才聽日本人娓娓道來,餐桌上每個人都有一個「家與梅酒」的故事,為了每年夏天要和母親一同清洗梅子釀梅而感到厭煩;大姐在失戀時喝完家裡整缸梅酒;出社會幾年後,又重新想起老家外婆釀梅酒的滋味,卻再也嚐不到了。原來,在日本人心中,梅酒是家庭的酒,會在居酒屋喝上一杯的人,大概是懷念家的味道吧。
回到臺灣後,念念不忘這段梅酒的「臺日差異」,開始著手讓代表「家」的梅酒滋味,能深入到你我生活之中。於是異想天開邀請了10位臺日饕客,帶著梅酒穿梭巷弄之間,以「臺灣料理佐日式梅酒」為出發,讓梅酒不再局限於居酒屋,甚至透過不同料理,讓食物與梅酒的酸甜在嘴裡激盪出時而回味、時而創新的微妙口感。
今年11月,《秋刀魚》雜誌將滿一歲,從京都到銀座、從旅宿到民藝品、從咖哩到梅酒,見證傳承千年工藝職人的雙手,是如何粗糙卻富有生命力;品嚐百年老店對料理的堅持,只為了端上一碗值得驕傲的米飯;看見聳立萬年山脈孕育出樹林與溪流,讓旅客感受住宿時的心靈寧靜。伴隨《秋刀魚》往返日本的同時,不斷深思如何讓「日本文化誌」游向更遠的未來。於是在一週年的此刻,《秋刀魚》更確立從臺灣出發、作為臺日橋樑的目標,讓喜愛日本文化的臺人能藉由紙本感受從日本空運回臺的感動,也讓路途上遇見的日人聽見臺灣的聲音。秉持如此信念,本期特別採訪《灣生回家》作者田中實加,以「臺日友好、友誼長存」來面對思鄉70年的「灣生」,或許就像每次向日本人說起,「『秋刀魚』的臺灣話(臺語)和日文發音都一樣是『sanma』」時,總能快速拉近彼此距離,無論在文化、生活、藝術、設計等面相,透過臺日觀點,讓彼此吸取經驗,逐漸茁壯。
臺灣梅子產季在3月至5月,日本梅子則在6月收成,一顆梅子因緯度、氣候有著不同的生長季節,卻同樣有著釀梅的文化;同一杯梅酒,卻有著居酒屋飲用與家庭酒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在浩瀚的日本文化中,《秋刀魚》繼續悠游在臺日的黑潮流域間,傳遞更多值得記載的風景。
「夏日午後的長廊,雙腳懸空坐在廊邊面對綠蔭的庭院,手裡拿著一杯去年釀製的梅酒,「叮」的一聲,頭頂上的風鈴解除煩憂,伴隨著酸甜的滋味,嚐盡人生百態。隨著冬季的到來,又讓人想起加入熱水暖胃的梅酒,讓人一覺到天明。」沒有什麼比梅酒更能代表日本家庭的味道了,宛如電影《海街diary》的4姊妹,望著母親出生那年所種的梅樹,喝著外婆留下的陳年梅酒,日本每一戶人家,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梅酒記憶。
梅酒迷人之處,莫過於多變的樣貌,果實感的利口酒降低飲酒門檻,隨之搭配氣泡水顯得口感豐富、搭配日式綠茶則顯清爽。酸甜的特性更成為餐桌上百搭的酒款,無論配上炸物、漬物,甚至鍋物都能與食材在口中譜出華麗的樂章。平易近人的梅酒遠渡重洋來到臺灣成了居酒屋與日式料理店的座上嘉賓,彷彿少了點「居家感」。回歸平凡料理與梅酒搭配的本質,本期《秋刀魚》特別嚴選10道臺灣巷弄美食,與10款特色梅酒,從雞排、熱炒再到甜點,由北到南邀請臺日對梅酒熱愛的饕客,以隨處可見的臺灣料理佐日本梅酒激起味蕾上的新刺激,讓噗通噗通的微醺心情喝出日本梅酒的百年歲月,現在就跟著舌間上的酸甜餘韻,品嚐日常梅酒的平凡樣貌。
多謝招待!日本梅酒X臺灣料理
Umeshu & Taiwanese food
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著迷居酒屋,每逢週末就會和朋友相約到不同的居酒屋「鑑定」,找尋心中「最高」(さいこう,日文至高無上之意)的店家。舉凡到居酒屋,必點一杯梅酒,半個拳頭大的冰塊與琥珀色的梅酒,隨著搖曳玻璃杯而發出清脆的聲響,為喧鬧的居酒屋增添微醺氛圍。因此梅酒的好壞,悄悄成為我評比居酒屋「成敗」的關鍵。直到今夏走訪日本東北,與當地朋友到神社前的居酒屋用餐,一心想品嚐日本「正宗」居酒屋菜單上的梅酒,卻被日本友人投以驚訝的眼光,「咦!臺灣人到居酒屋為什麼點梅酒?」酒酣耳熱後才聽日本人娓娓道來,餐桌上每個人都有一個「家與梅酒」的故事,為了每年夏天要和母親一同清洗梅子釀梅而感到厭煩;大姐在失戀時喝完家裡整缸梅酒;出社會幾年後,又重新想起老家外婆釀梅酒的滋味,卻再也嚐不到了。原來,在日本人心中,梅酒是家庭的酒,會在居酒屋喝上一杯的人,大概是懷念家的味道吧。
回到臺灣後,念念不忘這段梅酒的「臺日差異」,開始著手讓代表「家」的梅酒滋味,能深入到你我生活之中。於是異想天開邀請了10位臺日饕客,帶著梅酒穿梭巷弄之間,以「臺灣料理佐日式梅酒」為出發,讓梅酒不再局限於居酒屋,甚至透過不同料理,讓食物與梅酒的酸甜在嘴裡激盪出時而回味、時而創新的微妙口感。
今年11月,《秋刀魚》雜誌將滿一歲,從京都到銀座、從旅宿到民藝品、從咖哩到梅酒,見證傳承千年工藝職人的雙手,是如何粗糙卻富有生命力;品嚐百年老店對料理的堅持,只為了端上一碗值得驕傲的米飯;看見聳立萬年山脈孕育出樹林與溪流,讓旅客感受住宿時的心靈寧靜。伴隨《秋刀魚》往返日本的同時,不斷深思如何讓「日本文化誌」游向更遠的未來。於是在一週年的此刻,《秋刀魚》更確立從臺灣出發、作為臺日橋樑的目標,讓喜愛日本文化的臺人能藉由紙本感受從日本空運回臺的感動,也讓路途上遇見的日人聽見臺灣的聲音。秉持如此信念,本期特別採訪《灣生回家》作者田中實加,以「臺日友好、友誼長存」來面對思鄉70年的「灣生」,或許就像每次向日本人說起,「『秋刀魚』的臺灣話(臺語)和日文發音都一樣是『sanma』」時,總能快速拉近彼此距離,無論在文化、生活、藝術、設計等面相,透過臺日觀點,讓彼此吸取經驗,逐漸茁壯。
臺灣梅子產季在3月至5月,日本梅子則在6月收成,一顆梅子因緯度、氣候有著不同的生長季節,卻同樣有著釀梅的文化;同一杯梅酒,卻有著居酒屋飲用與家庭酒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在浩瀚的日本文化中,《秋刀魚》繼續悠游在臺日的黑潮流域間,傳遞更多值得記載的風景。
「夏日午後的長廊,雙腳懸空坐在廊邊面對綠蔭的庭院,手裡拿著一杯去年釀製的梅酒,「叮」的一聲,頭頂上的風鈴解除煩憂,伴隨著酸甜的滋味,嚐盡人生百態。隨著冬季的到來,又讓人想起加入熱水暖胃的梅酒,讓人一覺到天明。」沒有什麼比梅酒更能代表日本家庭的味道了,宛如電影《海街diary》的4姊妹,望著母親出生那年所種的梅樹,喝著外婆留下的陳年梅酒,日本每一戶人家,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梅酒記憶。
梅酒迷人之處,莫過於多變的樣貌,果實感的利口酒降低飲酒門檻,隨之搭配氣泡水顯得口感豐富、搭配日式綠茶則顯清爽。酸甜的特性更成為餐桌上百搭的酒款,無論配上炸物、漬物,甚至鍋物都能與食材在口中譜出華麗的樂章。平易近人的梅酒遠渡重洋來到臺灣成了居酒屋與日式料理店的座上嘉賓,彷彿少了點「居家感」。回歸平凡料理與梅酒搭配的本質,本期《秋刀魚》特別嚴選10道臺灣巷弄美食,與10款特色梅酒,從雞排、熱炒再到甜點,由北到南邀請臺日對梅酒熱愛的饕客,以隨處可見的臺灣料理佐日本梅酒激起味蕾上的新刺激,讓噗通噗通的微醺心情喝出日本梅酒的百年歲月,現在就跟著舌間上的酸甜餘韻,品嚐日常梅酒的平凡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