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美的進化論
Beauty Awareness
到訪一座城市,我喜歡觀察最微不足道的小事。
聆聽街道的聲音,語言的差異反倒讓人放心的探聽著人與人間交談的語調;不同地區的地鐵有著屬於自己的音調,進站的警示音與車廂內是安靜或喧鬧,都將烙印成城市的聲音。街道上的文字與建築外觀,則形成城市的顏色。伴隨著人們生活的樣態,逐漸勾勒出一做座城市的容貌。
於是我無法忘卻第一次到訪東京時,一下飛機感受到的清新空氣,整潔不染的街道,以及琳琅滿目的視覺衝擊,綠意的植栽與林立的高樓完美共存、配色鮮明卻不衝突的招牌、簡潔有力又吸引人的電車廣告,就連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包裝都很有看頭......。許多人說,擁有世界首屈一指建築大師、殿堂級實力的平面設計師、就連歐美也屈服的時裝品牌設計師,及國際大型藝術祭策展人,日本有著成為亞洲設計焦點的實力,但我卻不認為日本的各種美好僅是仰賴設計師的巧手,更多時候是源自一種美感的養成。
所謂「美感」,不是正襟危坐的學習藝術,反倒是讓美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日本街道之所以乾淨,源自1964年東京首次舉辦奧運,推動「文明運動」,加強垃圾的回收與街道的美化,也包含不在電車上大聲說話、熱情接待外國人,以及運動比賽時,保持風度,即使日本輸了,也要熱情鼓掌。看似與「美」沾不上邊,但這項運動讓二戰後的日本徹底改頭換面。直到今日,還是能看見穿著西裝的上班族,在早晨公司營業前到門口掃地,迎接即將到來的上班日,一方面保持街道整潔;住宅區的垃圾永遠分類妥當;電車上沒有高談闊論,只有手拿文庫本閱讀的乘客們。
日本的美不只是外觀,更重要的一股內在的力量,先有好的生活品質,才能迎接設計帶來的美感。如同平面設計大師佐藤卓曾在《鯨魚在噴水》一書中說到,「設計,其實並非特殊事物,而是存在於日常之中。」將美好的事物注入生活的一環,隱藏在日本的每座城市規劃內、每個家庭擺設中、每個成人的穿著上,以及每個小孩的天馬行空裡。宛如一場大型的國民教育,「美」成了一種「進化」,因為懂得欣賞、享受,所以活的更美。隨著2020年第二回的東京奧運即將到來,別於上回的文明運動,這回東京以設計改變城市,《秋刀魚》也透過8個設計領域、18位臺日設計人與讀者們分享美感的體驗,在此不談設計理論,而是他們身上「美的進化」。
一年之初,除了美的洗禮,《秋刀魚》也特別在日本新年之際介紹日本傳統新年料理,邀請料理老師小林敦子親授御節料理食譜;更邀請吉本興業漫才少爺暢談日本新年習俗,一同感受充滿歡笑的日本新年,迎接2016的各式美好。
到訪日本的理由有千百種可能,但回歸心之嚮往,總是對日本美好的事物而深深著迷。無論是街道上的路牌、便利商店裡的飲料包裝、抬頭仰望的東京鐵塔、買一件川久保玲的時裝、在品嚐茶道時觸摸著茶具的溫度、為一個極致設計的燈具興嘆,或是到無印良品想像未來家中要成列什麼樣極簡風格家具。如果不說,很難發現在這些美好事物的背後,有著日本對設計的堅持,像是長久累積的美學教科書,設計師們將美學設計悄悄的潛藏於日常生活中,彷彿替人類施予了「更美好生活」的魔法,思揣著桌子高一公分或低一公分才更符合人體工學、廣告中的文字該如何對齊才能吸引路人目光……,在看似無謂的小事中,成為日本之所以「美」的關鍵。
揮別2015年,日本像是一隻正在蛻變的蝴蝶,為東京奧運進行大規模改造。宛如站在國家設計發展的十字路口,面對2016年的開始,日本將以什麼樣的姿態,帶來更多美的驚嘆呢?本期秋刀魚1月號特別從平面設計、建築設計、東京奧運設計、社會設計、時尚趨勢、藝術祭、網站設計,到雜誌設計,8個面相邀請18位臺日設計人分享對日本美學的體驗。更收集300位過去一年至少到訪日本一次的旅客,進行日本美學調查,究竟在臺灣人心中,日本美的樣貌是如何存在呢?
這回不談設計的深奧理論,我們談的是「美」如何在日本設計之中,不斷進化。如同日本設計師佐藤卓曾在《鯨魚在噴水》一書中如此說到:「以進化為前提而設計。」一年之初,就讓美作為美好生活的開端。
美的進化論
Beauty Awareness
到訪一座城市,我喜歡觀察最微不足道的小事。
聆聽街道的聲音,語言的差異反倒讓人放心的探聽著人與人間交談的語調;不同地區的地鐵有著屬於自己的音調,進站的警示音與車廂內是安靜或喧鬧,都將烙印成城市的聲音。街道上的文字與建築外觀,則形成城市的顏色。伴隨著人們生活的樣態,逐漸勾勒出一做座城市的容貌。
於是我無法忘卻第一次到訪東京時,一下飛機感受到的清新空氣,整潔不染的街道,以及琳琅滿目的視覺衝擊,綠意的植栽與林立的高樓完美共存、配色鮮明卻不衝突的招牌、簡潔有力又吸引人的電車廣告,就連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包裝都很有看頭......。許多人說,擁有世界首屈一指建築大師、殿堂級實力的平面設計師、就連歐美也屈服的時裝品牌設計師,及國際大型藝術祭策展人,日本有著成為亞洲設計焦點的實力,但我卻不認為日本的各種美好僅是仰賴設計師的巧手,更多時候是源自一種美感的養成。
所謂「美感」,不是正襟危坐的學習藝術,反倒是讓美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日本街道之所以乾淨,源自1964年東京首次舉辦奧運,推動「文明運動」,加強垃圾的回收與街道的美化,也包含不在電車上大聲說話、熱情接待外國人,以及運動比賽時,保持風度,即使日本輸了,也要熱情鼓掌。看似與「美」沾不上邊,但這項運動讓二戰後的日本徹底改頭換面。直到今日,還是能看見穿著西裝的上班族,在早晨公司營業前到門口掃地,迎接即將到來的上班日,一方面保持街道整潔;住宅區的垃圾永遠分類妥當;電車上沒有高談闊論,只有手拿文庫本閱讀的乘客們。
日本的美不只是外觀,更重要的一股內在的力量,先有好的生活品質,才能迎接設計帶來的美感。如同平面設計大師佐藤卓曾在《鯨魚在噴水》一書中說到,「設計,其實並非特殊事物,而是存在於日常之中。」將美好的事物注入生活的一環,隱藏在日本的每座城市規劃內、每個家庭擺設中、每個成人的穿著上,以及每個小孩的天馬行空裡。宛如一場大型的國民教育,「美」成了一種「進化」,因為懂得欣賞、享受,所以活的更美。隨著2020年第二回的東京奧運即將到來,別於上回的文明運動,這回東京以設計改變城市,《秋刀魚》也透過8個設計領域、18位臺日設計人與讀者們分享美感的體驗,在此不談設計理論,而是他們身上「美的進化」。
一年之初,除了美的洗禮,《秋刀魚》也特別在日本新年之際介紹日本傳統新年料理,邀請料理老師小林敦子親授御節料理食譜;更邀請吉本興業漫才少爺暢談日本新年習俗,一同感受充滿歡笑的日本新年,迎接2016的各式美好。
到訪日本的理由有千百種可能,但回歸心之嚮往,總是對日本美好的事物而深深著迷。無論是街道上的路牌、便利商店裡的飲料包裝、抬頭仰望的東京鐵塔、買一件川久保玲的時裝、在品嚐茶道時觸摸著茶具的溫度、為一個極致設計的燈具興嘆,或是到無印良品想像未來家中要成列什麼樣極簡風格家具。如果不說,很難發現在這些美好事物的背後,有著日本對設計的堅持,像是長久累積的美學教科書,設計師們將美學設計悄悄的潛藏於日常生活中,彷彿替人類施予了「更美好生活」的魔法,思揣著桌子高一公分或低一公分才更符合人體工學、廣告中的文字該如何對齊才能吸引路人目光……,在看似無謂的小事中,成為日本之所以「美」的關鍵。
揮別2015年,日本像是一隻正在蛻變的蝴蝶,為東京奧運進行大規模改造。宛如站在國家設計發展的十字路口,面對2016年的開始,日本將以什麼樣的姿態,帶來更多美的驚嘆呢?本期秋刀魚1月號特別從平面設計、建築設計、東京奧運設計、社會設計、時尚趨勢、藝術祭、網站設計,到雜誌設計,8個面相邀請18位臺日設計人分享對日本美學的體驗。更收集300位過去一年至少到訪日本一次的旅客,進行日本美學調查,究竟在臺灣人心中,日本美的樣貌是如何存在呢?
這回不談設計的深奧理論,我們談的是「美」如何在日本設計之中,不斷進化。如同日本設計師佐藤卓曾在《鯨魚在噴水》一書中如此說到:「以進化為前提而設計。」一年之初,就讓美作為美好生活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