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今藝術&投資 [第349期]:以雕塑為名 台灣雕塑藝術的現況與未來

點閱:1

其他題名:ARTCO Art & Collection

作者:典藏雜誌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21.10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50

附註:原刊名﹕典藏藝術雜誌﹐發行至第90期(民89年3月)止﹔自第91期(民89年4月)起﹐衍成﹕典藏今藝術 原刊名: 典藏今藝術, 自2018年4月起與《典藏投資》合併, 起始期數為307(201804)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以雕塑為名──台灣雕塑藝術的現況與未來
------
本次專題中我們邀請了劉俊蘭、劉柏村、張乃文、沈伯丞四位於雕塑系與美術系教授雕塑相關理論與創作的研究者與創作者進行對談,試圖梳理台灣雕塑藝術教學、創作與研究面臨的現況。與此同時,也採訪了畢生致力於石雕創作,且於義大利成立ARKAD基金會的藝術家薩燦如與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請他們與我們分享其對石雕藝術的思考。另一方面,自從公共藝術設置辦法頒布以來,一定程度地影響了台灣雕塑藝術的發展樣貌。也因此,我們採訪了從辦法成立之初即有所參與,並同時在近年投入第一市場畫廊經營的「橘園國際藝術策展公司/非畫廊」與「胡氏藝術/双方藝廊」,與我們分享其對公共藝術、雕塑市場的觀察與省思。期待透過此次的討論,能讓我們再次面對台灣雕塑藝術的景況,思索可能的未來。(企劃/朱貽安)
雜誌簡介
 
原刊名:典藏今藝術,自2018年4月起與《典藏投資》合併,起始期數為307(201804)。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從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藝術市場……等等,都是持續關注的重 要項目。在選樣上,國內藝術生態是我們的終極關懷,由此推衍至華人藝術及國際藝壇的宏觀視野與觀察,也成為實質上呈現的多元面貌,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提供 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也希望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藝術世界的橋樑。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藝文活動回溫,但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謝木流:末屆府展的藝術過客
  • ART TALK 相談室 花園、社群與社會 林茲電子藝術節負責人克里斯朵.鮑爾談疫情下的科技媒體與節慶辦理
  • ARTIST 藝術家 與瑪麗.摩爾對談亨利.摩爾 由家族記憶出發的亨利.摩爾掛毯展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以結構化思維,引導一座城市美術館從無到有 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劉俊蘭談橫山書法藝術館開館及館群建制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凝聚實力,跨域斜槓 ART TAIPEI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