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 [第434期]:行旅與流轉 一九五○-六○年代台灣女性文學的跨域

點閱:1

作者:文訊雜誌社編著

出版年:2021.12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212

附註: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重點】
「跨域」一詞,具有多重的意涵,在當代文化藝術領域中「跨域」是指多媒介的融合所迸發出的能量,而在此一專題中「跨域」是指作家跨域的實踐,其中包括「身體行旅」,作家透過旅行、出走、移徙、離散等方式,以具體的移動回應當代社會與所處的時空脈絡,介入多地文學史的形構之中;而「跨域」的另一層意涵如同張錦忠在專題的內文談到作家在台灣境內書寫,在域外刊物發表的過程,是為「文學行旅」(traneling Literature)。「跨域」是許多作家面臨到的生命情境,更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跨域」經常是作家「身體行旅」的實踐,有時候也是「文學行旅」的跨媒介傳播,「跨域」的環境是造就作家的溫床,成就作家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
本專題所欲探討的核心主題是跨域的多重追尋,包括:為何跨域、何以跨域以及跨域追尋這三重的命題,「為何跨域」涉及到造成跨域的原因,包括自主或是非自主的原因,二十世紀因為戰爭或是移居所造成的遷徙,或是全球化時代迄今後疫情時代,更多人類的移動與困居,也不斷挑戰家園的定義;「何以跨域」牽涉到個人所具有的能力或是資本所形塑出的「可跨域性」;「跨域追尋」則是回應跨域中最主要的旋韻,特別是在不同歷史情境下主體的追尋飽含不同的生命課題,更有相關的文化指涉。

在一九五○至六○年代台灣文學史中,女作家的跨域具有特殊歷史文化背景,回到歷史脈絡,才能更全面了解當代文學流變面貌中女作家跨域的風景。
雜誌簡介
 
《文訊》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發行逾30餘年。2003年5月3日,《文訊》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持續發展迄今,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研究、傳播、發揚台灣文學。
 
基金會所發行之《文訊》雜誌,為關心新書資訊、出版動態、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學者,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
  • 編輯室報告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