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客家研究 [第17期]

點閱:1

並列題名:Global Hakka Studies

其他題名:Global Hakka Studies

作者:全球客家研究編輯室編輯

出版年:2021.11

出版社: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出版地:新竹縣竹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308

附註:部分內容為英文

本期內容簡介

編輯室報告
2021 年的下半年,不管對於本刊、臺灣、甚至全球,都意味深遠。全球在COVID-19 的肆虐下,居家辦公、施打疫苗、遠距會議等,逐漸從不尋常轉變為再正常不過的生活模式。彷彿世外桃源的臺灣,自從上半年末以來,首次面臨疫情爆發的危機,經歷近半年的時間,疫情終於逐漸趨於緩和,但口罩與各種防疫措施卻也漸漸深入日常。各種學術活動從實體轉變為線上,全球化與疫病正逐漸改變人類和學術研究。就在人類社會面臨關鍵轉折的時刻,本刊也疫情期間,通過線上會議迎來了新的編輯委員會與團隊。感謝許維德主編與其團隊在過去8 年的努力與付出,讓本刊蒸蒸日上,儼然成為客家研究指標性刊物之一,並在學術研究上產生的卓越貢獻,特此代表新的團隊向之致上最高的敬意與感謝。新的團隊成立後,本刊將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黃紹恒教授接任主編、副院長簡美玲教授擔任執行編輯,配合各領域專家學者的協助,期待未來能延續過往的學術美名,延續跨領域的研究典範,並持續開創有關客家、族群研究的更多元之可能性。也希冀學界先進能共襄盛舉,協助本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本期主要有三個部分,計研究論文4篇、研究紀要1篇、書評2篇。4篇研究論文共享了重要的核心關鍵,即是人文研究與數位時代在方
法、趨勢上的使用或探索。第一篇是張皓的〈殊異的共同體:臺灣南、北客家菁英的社會網絡(1987-1999)〉。該文通過歷史學界和社會學界對於「客家」認同辯論產生的問題做為核心,轉而探索客家菁英族群在二十世紀最後十餘年的狀況,經由臺灣南、北客家菁英族群的互動,發現「泛臺灣客家認同」必須將族群認同以外的地域、政治意識形態與議題偏好等元素也該被納入範疇。藉由數位人文方法建構出人脈、社會網絡作為論證核心之一。嘗試在新的方法下,重新思考此一經典重要議題的其他分析可能性。
第二篇是葉秋杏、賴惠玲〈臺灣客語語料之數位化〉,旨在討論臺灣客語語料庫的數位化之建構、流程、脈絡,論述此資料庫為全臺灣第一個書面語料和口頭語料兼具,更囊括六種不同客語腔調,將能替未來語言學和相關跨領域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幫助。建構類似這樣的語料庫將面臨不少挑戰,例如和華語不同的特殊字詞之使用、書面資料文字授權、口語和書面語言間的差異和不同。此文章即是通過建構資料庫的過程與實務經驗,傳遞如何建構一項語料庫的系統性方法和過程。
第三篇是吳詩婷、顏上晴、傅鈺淇〈客家博物館數位典藏詮釋資料欄位探討〉。該文建構於數位時代網際網路便利發展趨勢下,文物數位化成為典藏文化資產的重要方法,然而過去對於客家博物館的數位典藏之學術討論較少。基於此,本文嘗試探索臺灣四間客家博物館(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屏東客家文物館與美濃客家文物館)的數位建置,聚焦於詮釋資料欄位,試圖提出實務建議。通過詮釋資料欄位的定義與簡述,作為文章基礎,經由個案研究和案例分析,建議可擴增詮釋欄位、增添客家性、主體辨識、國際化、統一各博物館的詮釋資料增加交流與整合的未來發展建言。
最後一篇研究論文則是許瓊文、唐允中〈「浪漫臺三線」與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媒體再現〉。該文檢視2017-2019 年間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四縣市對「浪漫臺三線」這一主題的媒體報導方式可分為政治性的政策宣導與介紹客庄兩種面向。然而,缺乏「活化客庄」角度,導致新聞媒體報導不易與在地需求結合,因而缺乏多元面向,期待客家背景的記者能在未來在此範疇下有進一步的推動與發展。
研究紀要則是出自賴志純、游庭昀的〈藍染在臺灣與日本德島的發展歷程與客家藍染的設計建議〉一文,出於近年客委會將藍染與客家文化結合的推廣,結合討論日本德島的藍染發展,通過比較歷史與產品,提出二者在產品上的改進建議和討論。綜合出25 項發展的建議與分析,期待從設計層面,提供臺灣客家藍染的進一步發展可行性評估。
書評2 篇,分別由盧正恒評莊英章、黃宣衛所寫的《客家移民與在地發展》通過逐一回顧論文集的各篇文章,試圖以該書之架構與核心問題為中心,重新組織各篇文章架構,認識該書嘗試建構一個宏觀的客家移民與土客關係的長時間和帝國邊疆之相互比較成果。胡紹嘉評李文玫《客家敘說.敘說客家:一種文化心理學的探究》,認為作者通過文化心理學補足客家研究的侷限,展現了一種新的視野和觀察角度,認為作者試圖將客家研究過往側重的重點從族群轉向社群。評論者則從中詢問出對於敘述客家的過程中,主體者的身份多元堆砌的過程如何合適地被解釋和理解。
最後,本刊將向本期所有編輯委員、工作人員、審查人、投稿人致上最高的謝意、敬意,在疫情的不確定期間,大家仍對本刊的支持和努力,促使順利出版。讓學術在疫情期間仍舊閃爍點點星光,願世界早日恢復健康與活力。
雜誌簡介
 
《全球客家研究》是世界各地客家研究者的刊物,也是世界各地客家社區的交流平台。本刊徵求各種研究領域、學術觀點關於客家社會、文化、語言、文學、政治、經濟、歷史、文物、傳播、政策等各方面理論與實務的論文,期待通過學術研究及社區經驗的對話,增益客家研究的深度、提昇客家族群尊嚴、推動理性的、多元族群社會的建構。
 
Global Hakka Studies is a journal for Hakka researchers all over the world. It aims to promote a world-wide research network and serve as a platform by which Taiwanese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could share their knowledge of Hakka communities. The main goal of Global Hakka Studies is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knowledge pertaining to the Hakka and to encourage related interactions on a local, national and transnational scale. Global Hakka Studies calls for papers from all disciplines that address from various standpoints the issues surrounding the Hakka, including Hakka culture, language, society, history, heritage,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Furthermore, apart from gaining more insights into Hakka issues, we also hope that the discussions and the dialogues built up through this journal could encourage people to develop an awareness of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 multiculturalism and multiple ethnicities within their society.
  • 編輯室報告
  • 封面照片介紹
  • 徵稿啟事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