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 [第435期]:空間中的文學游牧

點閱:412

作者:文訊雜誌社編著

出版年:2022.01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82

附註: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重點】
將近一百年前吳爾芙說出金句「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
然而當代作家們,無論性別,進行創作的場域早已不限於「自己的房間」。
她/他們的創作空間,或許是餐桌一角、頂樓加蓋屋,甚至是車庫、農忙時的田野邊……
 
  本期專題聚焦文學與空間,不直言「家」,擇用更悠然寬泛的「空間」。誠然,家在寫作內外、心靈與空間裡,經緯出龐然巨大的隱喻。尤其身處疫情時代,「在家」溢出日常,進入某種隔絕、疏離且荒謬的狀態。倘若家是某種有情、或魔性的地方,未必所有人的寫作狀態都認家,也不盡然所有寫作都牽涉家,那麼在「家」寫作、不在「家」寫作、文學在「家」、文學不在「家」,會是什麼樣子?家也許是文學與空間交疊的色塊,但在與不在,卻被「空間」一詞溫柔地包覆,乃至於還能衍生更多的可能性。我們所幸從家輻射出去,進一步觀看文學與空間策動的魔幻風景。
  文學與空間兩者相生,也盤桓交錯,起碼包含幾重面向:(一)作家在文學裡開天闢地,說有光便有光,宇宙創生;(二)文學完成亟待發表、傳播,仰賴書店、咖啡廳、沙龍之類的空間;以及,(三)空間餵哺寫作者創造文學,既為寫作空間,亦為土地給予寫作者靈光。文學創造空間,空間也裝載文學、安頓文學,甚至孕生文學。專題以上述為座標,從文學生產的最外環——傳播,朝著靶心——文學怎麼被創造,尋徑訪幽。
 
雜誌簡介
 
《文訊》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發行逾30餘年。2003年5月3日,《文訊》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持續發展迄今,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研究、傳播、發揚台灣文學。
 
基金會所發行之《文訊》雜誌,為關心新書資訊、出版動態、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學者,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
  • 編輯室報告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