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被隱藏的事
3月,應該屬於婦女的早春,用「應該」二字,是因為原本屬於婦女榮耀的兩個數字──「三八」,在華人世界卻成為貶抑的嘲諷羞辱,婦女在華人社會的遭遇已非常清楚,無需傅粉施朱,再加粉飾了。
女性被隱藏,是眾人皆知,卻眾人都失焦、失憶的真實。更仔細思想:「為什麼會被隱藏?」這難道不是人類的集體現象?歷史中,女性一直處在極端不利、橫遭霸凌的狀態。不諱言說,當我們高唱保護生態、保護動物、保護死刑犯的同時,是否想過,最該保護的是占一半人口的女性?
3月號主題企劃「被隱藏的女力」,劉幸枝牧師〈路加敘事筆下的女性空間〉一文,帶領大家認識那些陪伴耶穌行過苦路的忠心使女,意在揭開婦女在宣教歷史中的空白。張道儀〈因為我們同有一片天空〉,以及朱玉欣〈我的價值,由誰定義?〉兩篇,描繪現代女信徒的心情與作為。一如劉幸枝牧師所說:「其實,她們從未隱沒,只是我們身在重男輕女的文化傳統中,對她們的故事自然視而不見。然而,過去幾年,因著女性角色與兩性平權議題受到重視,她們的身影越來越鮮明,從黑白默片變成多采多姿的畫面,引人入勝。」
〈路加福音〉八章17節說:「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被人知道的。」遭人隱藏的,上帝必然將之顯明,抹去塵埃,重新發光。
2021年末,家庭暴力事件充斥台灣社會各層面,從知名藝人到女性立法者,都是社會階層的高端人士,卻依然難逃暴力陰影。這些事件不曾間斷,卻「被隱藏」了。事情會被隱藏,當然是當事人其實深知,自己所行是「惡」的──然而,既知是惡,卻無力也無心改變,這才是「被隱藏的家暴」的悲哀。〈羅馬書〉七章18節說:「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主題企劃之外,特稿「愛,不應有恐懼」,以成鳳樑牧師〈從法理與信仰談家庭暴力〉、施佳音〈不想帶回去的結婚戒指〉與鄭惇方〈從知名音樂人婚變,再思女性的家庭角色〉三篇文章,從不同身分、角度與專業,探索家暴事件與社會、法律,乃至於基督信仰的關係。盼望呼籲社會與教會,真實面對家庭暴力問題,進而有更積極有效的方式,防治家暴。
被隱藏的事
3月,應該屬於婦女的早春,用「應該」二字,是因為原本屬於婦女榮耀的兩個數字──「三八」,在華人世界卻成為貶抑的嘲諷羞辱,婦女在華人社會的遭遇已非常清楚,無需傅粉施朱,再加粉飾了。
女性被隱藏,是眾人皆知,卻眾人都失焦、失憶的真實。更仔細思想:「為什麼會被隱藏?」這難道不是人類的集體現象?歷史中,女性一直處在極端不利、橫遭霸凌的狀態。不諱言說,當我們高唱保護生態、保護動物、保護死刑犯的同時,是否想過,最該保護的是占一半人口的女性?
3月號主題企劃「被隱藏的女力」,劉幸枝牧師〈路加敘事筆下的女性空間〉一文,帶領大家認識那些陪伴耶穌行過苦路的忠心使女,意在揭開婦女在宣教歷史中的空白。張道儀〈因為我們同有一片天空〉,以及朱玉欣〈我的價值,由誰定義?〉兩篇,描繪現代女信徒的心情與作為。一如劉幸枝牧師所說:「其實,她們從未隱沒,只是我們身在重男輕女的文化傳統中,對她們的故事自然視而不見。然而,過去幾年,因著女性角色與兩性平權議題受到重視,她們的身影越來越鮮明,從黑白默片變成多采多姿的畫面,引人入勝。」
〈路加福音〉八章17節說:「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被人知道的。」遭人隱藏的,上帝必然將之顯明,抹去塵埃,重新發光。
2021年末,家庭暴力事件充斥台灣社會各層面,從知名藝人到女性立法者,都是社會階層的高端人士,卻依然難逃暴力陰影。這些事件不曾間斷,卻「被隱藏」了。事情會被隱藏,當然是當事人其實深知,自己所行是「惡」的──然而,既知是惡,卻無力也無心改變,這才是「被隱藏的家暴」的悲哀。〈羅馬書〉七章18節說:「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主題企劃之外,特稿「愛,不應有恐懼」,以成鳳樑牧師〈從法理與信仰談家庭暴力〉、施佳音〈不想帶回去的結婚戒指〉與鄭惇方〈從知名音樂人婚變,再思女性的家庭角色〉三篇文章,從不同身分、角度與專業,探索家暴事件與社會、法律,乃至於基督信仰的關係。盼望呼籲社會與教會,真實面對家庭暴力問題,進而有更積極有效的方式,防治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