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1872年3月9日,馬偕從淡水登陸,自此牽成台灣與加拿大的緣分。(林格立攝)
【編者的話】
找到與世界連結的方式
在台灣發展歷史中,有許多外國人士在這塊土地上投注心力、奉獻青春,細數這些異鄉人所走過的痕跡,值得我們來再次書寫並保留這段歷史記憶。
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將實地走訪這些外籍人士所遺留下的足跡,有早期探查台灣特有種植物的先驅(佛里神父、早田文藏)、還有留給台灣醫療、教育、建築領域許多無價珍寶的宣教師們(馬偕博士、傅義修士);此外,《光華》編採團隊還專訪了對台灣民間信仰如數家珍的美國歷史學者康豹,和畢生投入台西歷史研究的台大外文系教授鮑曉鷗,談談他們多年來的研究發現,以及他們與在地文化,摩擦出了什麼樣令人期待的火花。
* * *
去(2021)年12 月在台南舉辦的「英國北歐台灣影展」最後一場影展現場中,執行總監牛韻茹在謝幕時感性地致詞表示:「我們終於回家了,把參與式電影的精髓帶回娘家台灣。」
邁入第四年的「英國北歐台灣影展」,2019 年從倫敦開始,即創下62 場售票場次,近7,000 人觀影,其中七成的觀眾是第一次看到台灣電影。緊接著至冰島舉辦,成為亞洲第一個在冰島舉辦售票影展的國家,證明台灣電影在海外有其市場價值。而今(2022)年在挪威的台灣影展,有什麼樣的看點?策展人對於在歐洲巡迴台灣電影展的體會又是什麼?盡在本期報導當中。
* * *
此外,本期「島嶼行旅」單元同樣精彩可期,有被稱作「超級未來食物」的台灣油芒復育的報導,以及台灣在世界聲景領域的努力──全台第一條寂靜山徑翠峰湖步道,讓特色物產與步道,滿足您對自然環境的嚮往與渴望。
其他單元中,還有讓超馬好手成功征戰長跑競賽的MIT y 字拖鞋,和透過AI 鑑識技術,可快速分類假訊息,並獲得美國百大科技獎(R&D100)的台灣事實查核社群⋯⋯等等,如此多元且有意義的報導內容,恰恰呼應本期《光華》影像徵件主題──「人與土地之美」,讓不同族群、不同國籍的人們,大家都能在這塊土地上,透過學術研究、科技研發、影展巡迴,或是物種復育等種種途徑,找到與自己、與他人,甚至是與世界連結的方式。
【封面故事】
1872年3月9日,馬偕從淡水登陸,自此牽成台灣與加拿大的緣分。(林格立攝)
【編者的話】
找到與世界連結的方式
在台灣發展歷史中,有許多外國人士在這塊土地上投注心力、奉獻青春,細數這些異鄉人所走過的痕跡,值得我們來再次書寫並保留這段歷史記憶。
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將實地走訪這些外籍人士所遺留下的足跡,有早期探查台灣特有種植物的先驅(佛里神父、早田文藏)、還有留給台灣醫療、教育、建築領域許多無價珍寶的宣教師們(馬偕博士、傅義修士);此外,《光華》編採團隊還專訪了對台灣民間信仰如數家珍的美國歷史學者康豹,和畢生投入台西歷史研究的台大外文系教授鮑曉鷗,談談他們多年來的研究發現,以及他們與在地文化,摩擦出了什麼樣令人期待的火花。
* * *
去(2021)年12 月在台南舉辦的「英國北歐台灣影展」最後一場影展現場中,執行總監牛韻茹在謝幕時感性地致詞表示:「我們終於回家了,把參與式電影的精髓帶回娘家台灣。」
邁入第四年的「英國北歐台灣影展」,2019 年從倫敦開始,即創下62 場售票場次,近7,000 人觀影,其中七成的觀眾是第一次看到台灣電影。緊接著至冰島舉辦,成為亞洲第一個在冰島舉辦售票影展的國家,證明台灣電影在海外有其市場價值。而今(2022)年在挪威的台灣影展,有什麼樣的看點?策展人對於在歐洲巡迴台灣電影展的體會又是什麼?盡在本期報導當中。
* * *
此外,本期「島嶼行旅」單元同樣精彩可期,有被稱作「超級未來食物」的台灣油芒復育的報導,以及台灣在世界聲景領域的努力──全台第一條寂靜山徑翠峰湖步道,讓特色物產與步道,滿足您對自然環境的嚮往與渴望。
其他單元中,還有讓超馬好手成功征戰長跑競賽的MIT y 字拖鞋,和透過AI 鑑識技術,可快速分類假訊息,並獲得美國百大科技獎(R&D100)的台灣事實查核社群⋯⋯等等,如此多元且有意義的報導內容,恰恰呼應本期《光華》影像徵件主題──「人與土地之美」,讓不同族群、不同國籍的人們,大家都能在這塊土地上,透過學術研究、科技研發、影展巡迴,或是物種復育等種種途徑,找到與自己、與他人,甚至是與世界連結的方式。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