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22/06/02 [第1839期]:圍堵中國

點閱:897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作者: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22.06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96

附註:周刊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圍堵中國

拜登亞洲行效應發酵 「亞洲版北約」恐加快腳步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5月亞洲行於日本東京記者會上明確表示,願意以軍事捍衛台灣,並說「這是我們做出的承諾」;美方展現護台意志的同時,由其主導成立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卻未將台灣納入首輪名單。台灣政府究竟如何解讀美國老大哥的想法?在風雲詭譎的局勢中,又怎麼盤算下一步?
據了解,在俄烏戰爭的變動,及世界巨頭近期一連串於亞洲的軍事、外交碰撞後,蔡英文政府目前其實暗中密切注意另一件事,即「亞洲版北約」會不會慢慢長起來。..........................

◎楊舒媚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839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政壇透視 靠曾是黑五類的他牽線!安倍避疫情高峰 料7月訪台 適逢李登輝逝世2周年
  • 財經解碼 美國將擴大禁令,關鍵設備等一年,讓中資晶圓廠掃貨更兇!它們如何夾縫求生?
  • 趨勢脈動 Omicron重症致死率近8成!學者曝:去年就有超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