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简介
【封面故事】论文风暴
林智坚论文门背后政商脉络全揭露 张善政能否趁势翻身?
前新竹市长林智坚接受民进党征召参选桃园市长,在7月8日辞职正式生效前几天,被爆出他在中华大学科管所、台湾大学国发所的2篇硕士论文均涉嫌抄袭,加上他市长任期未满就转战其他县市长,本就免不了背负「落跑」的质疑,这让林智坚在年底蓝、绿、白3方竞逐的桃园市长选举,仗都还没有开始打,选情就蒙上巨大阴影..................
◎晏明强
〈完整内容请见新新闻1845期〉
【封面故事】论文风暴
林智坚论文门背后政商脉络全揭露 张善政能否趁势翻身?
前新竹市长林智坚接受民进党征召参选桃园市长,在7月8日辞职正式生效前几天,被爆出他在中华大学科管所、台湾大学国发所的2篇硕士论文均涉嫌抄袭,加上他市长任期未满就转战其他县市长,本就免不了背负「落跑」的质疑,这让林智坚在年底蓝、绿、白3方竞逐的桃园市长选举,仗都还没有开始打,选情就蒙上巨大阴影..................
◎晏明强
〈完整内容请见新新闻1845期〉
作者简介
杂志简介
《新新闻》创刊于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讨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国际关系,并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闻性周刊;由一群拥有二十多年新闻历练的专业人士所创办。
取名《新新闻》的用意,是希望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有别于《旧新闻》,因为,《新新闻》创刊时的台湾社会上尚在戒严时期,台湾的新闻仍多限制与禁忌, 意见市场尤其充斥着国民党说法,而反对人士掌控的媒体,在极端中也不具备专业水准,遂致新闻无法呈现原貌,整个舆论版图为偏狭的、零碎的旧新闻所侵占。 《新新闻》期望发挥媒体的中介精神,使新闻的真貌还原,让意见市场不再扭曲。
自创刊以来,《新新闻》秉持着接受公共信托、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为依归,并接受社会力量的监督。《新新闻》企图希望透过新闻媒体,对民主的成长发挥积极的助力。
《新新闻》不属于任何政治团体或是财团,超然于一切党派之外,《新新闻》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广大的社会力量。
《新新闻》取材的标准是:新闻自由、政治民主及社会公义。透过这三个标准,《新新闻》呈现出来的风格,在台湾这个体制及环境下来看,显得极富冲突及争议,而这正也是《新新闻》的目的,透过这些冲突与争议彻底将社会底层的病根找出来,再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新新闻》在内容呈现上,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两岸关系」、「国际关系」;同时也兼顾中央与地方的差距,试图有所消弭。
《新新闻》创刊于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讨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国际关系,并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闻性周刊;由一群拥有二十多年新闻历练的专业人士所创办。
取名《新新闻》的用意,是希望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有别于《旧新闻》,因为,《新新闻》创刊时的台湾社会上尚在戒严时期,台湾的新闻仍多限制与禁忌, 意见市场尤其充斥着国民党说法,而反对人士掌控的媒体,在极端中也不具备专业水准,遂致新闻无法呈现原貌,整个舆论版图为偏狭的、零碎的旧新闻所侵占。 《新新闻》期望发挥媒体的中介精神,使新闻的真貌还原,让意见市场不再扭曲。
自创刊以来,《新新闻》秉持着接受公共信托、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为依归,并接受社会力量的监督。《新新闻》企图希望透过新闻媒体,对民主的成长发挥积极的助力。
《新新闻》不属于任何政治团体或是财团,超然于一切党派之外,《新新闻》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广大的社会力量。
《新新闻》取材的标准是:新闻自由、政治民主及社会公义。透过这三个标准,《新新闻》呈现出来的风格,在台湾这个体制及环境下来看,显得极富冲突及争议,而这正也是《新新闻》的目的,透过这些冲突与争议彻底将社会底层的病根找出来,再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新新闻》在内容呈现上,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两岸关系」、「国际关系」;同时也兼顾中央与地方的差距,试图有所消弭。
同书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