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與西方文學脈絡迥異,華文世界的文類中,散文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在文學獎內裡的散文獎項更是台灣的特色。
散文的定義更是眾說紛紜。
本期將從學術性定義、報刊、文學獎等載體,
試圖聚焦於近十年的散文發展趨勢。
劉勰《文心雕龍》說要定義文類,必須先釋名彰義,原始表末,然後選文定篇,敷理舉統。散文者,在古文裡與韻文相對,在六朝時以文筆二分,而英文多半譯以「Essay」,其定義更接近雜文,雜筆,既非是虛構的「Fiction」,嚴謹度亦不同於具有學術性的「Thesis」。
簡單來說目張綱舉,但實際運作時辨明文體是門大學問。《典論.論文》將文章概分為八體,〈文賦〉則列舉十類,《文心雕龍》二十餘篇在談文體學。到。然而真理越辯越明,文章體類卻越辨越碎細,越繁瑣,文類之內還有次文類,題材的跨域與混成,每一個都複雜到須以學術論著剝筍解綮,否則難以釐析。
不過相對於散文的釋名與源流,文學獎裡的散文,報刊裡的散文,定義似乎相對明確嗎?最近十年之內,散文風景也確實如空際轉身。過去文學獎有報導文學一類,近年烹油熱火,更名或充值而成「非虛構散文」;遊走於學術論文,雜筆,抒情體驗的食記,遊記,走讀踏查,從過去的小品一變而成「知識性散文」。除此之外抒情本格體仍繼作有人,曰詩性,曰靈光,指東畫西,句語斷裂。還有更微妙者如詩人內捲,彼此指稱曰「詩意薄弱」,汙名曰「分行散文」。散文是被增幅還是被匡列了?是被賤斥還是被降維了?不可解不可說。
一種文體會不斷孳演派生,而作品的誕生同時不斷在詰問去挑戰體類之邊界,但邊界也會隨時回應時代之大勢大趨,完全變態,動態生成,進而呈現出新一代的文風與文學史面貌。
本次專題以「散文的虛構邊界」為體,希望在相關討論十年之後,重新回顧近十年「散文」的定義與內涵。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無方。文體的定義脈絡變動不居,但透過不斷創造與實驗的新作品誕生,我們可以劃分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散文定義。
與西方文學脈絡迥異,華文世界的文類中,散文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在文學獎內裡的散文獎項更是台灣的特色。
散文的定義更是眾說紛紜。
本期將從學術性定義、報刊、文學獎等載體,
試圖聚焦於近十年的散文發展趨勢。
劉勰《文心雕龍》說要定義文類,必須先釋名彰義,原始表末,然後選文定篇,敷理舉統。散文者,在古文裡與韻文相對,在六朝時以文筆二分,而英文多半譯以「Essay」,其定義更接近雜文,雜筆,既非是虛構的「Fiction」,嚴謹度亦不同於具有學術性的「Thesis」。
簡單來說目張綱舉,但實際運作時辨明文體是門大學問。《典論.論文》將文章概分為八體,〈文賦〉則列舉十類,《文心雕龍》二十餘篇在談文體學。到。然而真理越辯越明,文章體類卻越辨越碎細,越繁瑣,文類之內還有次文類,題材的跨域與混成,每一個都複雜到須以學術論著剝筍解綮,否則難以釐析。
不過相對於散文的釋名與源流,文學獎裡的散文,報刊裡的散文,定義似乎相對明確嗎?最近十年之內,散文風景也確實如空際轉身。過去文學獎有報導文學一類,近年烹油熱火,更名或充值而成「非虛構散文」;遊走於學術論文,雜筆,抒情體驗的食記,遊記,走讀踏查,從過去的小品一變而成「知識性散文」。除此之外抒情本格體仍繼作有人,曰詩性,曰靈光,指東畫西,句語斷裂。還有更微妙者如詩人內捲,彼此指稱曰「詩意薄弱」,汙名曰「分行散文」。散文是被增幅還是被匡列了?是被賤斥還是被降維了?不可解不可說。
一種文體會不斷孳演派生,而作品的誕生同時不斷在詰問去挑戰體類之邊界,但邊界也會隨時回應時代之大勢大趨,完全變態,動態生成,進而呈現出新一代的文風與文學史面貌。
本次專題以「散文的虛構邊界」為體,希望在相關討論十年之後,重新回顧近十年「散文」的定義與內涵。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無方。文體的定義脈絡變動不居,但透過不斷創造與實驗的新作品誕生,我們可以劃分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散文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