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從天地被造的起初,到AI 世代,信仰與科學的討論似乎一直糾纏不清,硝煙不斷。仔細尋思,許多科學家都是虔敬的基督徒,例如:法拉第、牛頓、巴斯德、巴斯卡等等,說明兩者並不衝突。但同樣是科學家,堅定的演化學者理查‧ 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卻說:「許多人說他們有信心的跳躍(leap of faith),因此有了豐盛的精神生活,但這種感覺既無法驗證,也無法與他人分享,所以,我相信這只是一種精神錯亂(mental delusion)。」
以「精神錯亂」來形容「信心的跳躍」,極端無禮與不敬。道金斯的根據是:「這種感覺既無法驗證,也無法與他人分享。」如此的推論,非常「不科學」,只能用一句諺語形容:「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事實上,以如此的邏輯來推論信仰與科學的真諦,完全是在錯誤前提下進行的狂熱討論,徒增兩造不滿與焦躁,終必毫無意義。
從基督信仰的觀點來看,相關議題與討論,必須有一個基本思考:是否於福音有益?〈哥林多前書〉九章說:「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
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其中「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清楚點出面對「信仰與科學」時,我們應有的態度。
本期我們用六篇文章來討論「信仰與科學」這個題目。導論方面,從「耕者心」的林治平教授〈信仰與科學的沉思〉,到主題企劃,由李偉教授、許庭恩醫師與潘榮隆教授共同執筆的〈為什麼要談「信仰與科學」?〉,這兩篇文章視野宏大,以鳥瞰的眼光,剖析這個議題的源起、發展與演進。在個人生命經驗方面,「小驢駒的『棟』見」的李棟良總幹事〈一堂學校不會教的科學課〉,與主題企劃的黃明哲博士〈探索真理的自由中,遇見生命的美善〉,從不同的生命和遭遇,見證信仰與科學不僅不會對立對抗,而且有相容相合的美好。〈遇見黃金蜆與山苦瓜──蔡志峰的「食科學」〉與葉衍均老師的〈食物──上帝的創造〉,旨在說明信仰與科學雖然博大精深,讓人生畏,事實上,我們每日的飲食,都可具見上帝創造的奇妙與恩典,而從這個角度正可以帶領人認識創造的奧祕。
謹獻上10 月號雜誌,讓我們一起思想「起初」的真相與真義。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從天地被造的起初,到AI 世代,信仰與科學的討論似乎一直糾纏不清,硝煙不斷。仔細尋思,許多科學家都是虔敬的基督徒,例如:法拉第、牛頓、巴斯德、巴斯卡等等,說明兩者並不衝突。但同樣是科學家,堅定的演化學者理查‧ 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卻說:「許多人說他們有信心的跳躍(leap of faith),因此有了豐盛的精神生活,但這種感覺既無法驗證,也無法與他人分享,所以,我相信這只是一種精神錯亂(mental delusion)。」
以「精神錯亂」來形容「信心的跳躍」,極端無禮與不敬。道金斯的根據是:「這種感覺既無法驗證,也無法與他人分享。」如此的推論,非常「不科學」,只能用一句諺語形容:「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事實上,以如此的邏輯來推論信仰與科學的真諦,完全是在錯誤前提下進行的狂熱討論,徒增兩造不滿與焦躁,終必毫無意義。
從基督信仰的觀點來看,相關議題與討論,必須有一個基本思考:是否於福音有益?〈哥林多前書〉九章說:「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
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其中「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清楚點出面對「信仰與科學」時,我們應有的態度。
本期我們用六篇文章來討論「信仰與科學」這個題目。導論方面,從「耕者心」的林治平教授〈信仰與科學的沉思〉,到主題企劃,由李偉教授、許庭恩醫師與潘榮隆教授共同執筆的〈為什麼要談「信仰與科學」?〉,這兩篇文章視野宏大,以鳥瞰的眼光,剖析這個議題的源起、發展與演進。在個人生命經驗方面,「小驢駒的『棟』見」的李棟良總幹事〈一堂學校不會教的科學課〉,與主題企劃的黃明哲博士〈探索真理的自由中,遇見生命的美善〉,從不同的生命和遭遇,見證信仰與科學不僅不會對立對抗,而且有相容相合的美好。〈遇見黃金蜆與山苦瓜──蔡志峰的「食科學」〉與葉衍均老師的〈食物──上帝的創造〉,旨在說明信仰與科學雖然博大精深,讓人生畏,事實上,我們每日的飲食,都可具見上帝創造的奇妙與恩典,而從這個角度正可以帶領人認識創造的奧祕。
謹獻上10 月號雜誌,讓我們一起思想「起初」的真相與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