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正念—正念在心身醫學的應用
創始正念壓力減低法的Jon Kabat-Zinn說「正念」的基本理念來自佛教思想,現在的精神醫學把「正念」超越預防、維持治療效果,用在積極治療。正念在預防醫學、教育、福利、犯罪矯治等廣泛領域被使用。
近年來,應用正念的方法發展為「第三代行為治療」或稱為「新世代心理治療」。
起初是正念壓力減低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MBSR已與慢性痛苦共存為目的,促進察覺「此時此地」,接納環繞自己的現實與感情為目的。以團體的方式實施八週的訓練。學習身體掃描、呼吸法、靜坐冥思、瑜伽姿勢等正念技巧。根據這些所開發的就是AC T(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ACT)放棄解決、管理、對付問題,只是觀察、接納問題去發現、增強、行動人生真正想要實現的事情。
Linnehan所開發的辯證法是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培養觀察力或察覺、人際關係、控制情緒等。Well所開發的中位認知即利用正念修正「引起認知的偏頗或脫序、了解自己的認知活動的作用」。
正念在心理醫學領域的效果,過去的研究報告正念在許多身體疾病患者在身心兩方面都很大的成效。這些都是以心身症在治療上所遇到的疾病。包括疼痛症、循環器官疾病、呼吸器官疾病、消化器官疾病、糖尿病、器官移植患者、皮膚疾病、其他癲癇、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症、慢性疲勞症候群、迫切性尿失禁等多方面的疾病都有正念在身心方面的效果之報告。
正念對於身體疾病帶來怎樣的效果呢?
1.認知方面的變化:通常的認知治療會固定否定的認知加以修正,正念不直接改變否定的認知,而是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接納而能減低毀滅性的認知,建構不勉強去消滅症狀的立足點。
2.情緒方面的變化:不止是因為鬆懈而減低壓力知覺,對於自己的心情變化之察覺促使把現實原原本本地接納,可以斷絕否定的認知與感情的惡性循環,情緒能自然地鬆懈,透過正念可以改善心理層面的問題,當事人不會被感情所困惑。
3.行為方面的變化:因為正念而提高察覺與接納,認知、情緒方面改變,促進自己想要改變症狀的心情,飲食、運動、服藥的自我關心增加,身體控制好轉。
4.生理學上的機序:近年對於腦功能畫像研究有正念導致前部帶狀回皮質、前頭前野、側頭頭頂接合部等變化的報告。這些是與注意、調整情緒、身體感覺、自我體驗等有關聯的領域,正念的效果逐漸有科學的證明。
認知療法創始者貝克一開始就對於正念的想法有關心,他與達賴喇嘛會談,撰寫佛教與認知療法的論文。認知治療會給人知性作業的治療的感覺,但是,絕非如此,而是與自己的想法保持距離,從新觀察,從自由的心情去看問題,因此,可以說是以正念為基礎。苦惱的狀況是被自己的想法所束縛而無法關心自己的狀態,如果能以正念的方法擺脫沈思的狀態就可以思考自己,活得更如自己。
因為實施正念對於身體症狀或心理上的痛苦可以適當地面對。處理的技術提升,可以帶來整體的幸福。尤其在心身醫學的領域,心理社會因素能左右身體疾病的經過,提升對於各種壓力的管理能力,期待今後能廣泛被利用。
正念—正念在心身醫學的應用
創始正念壓力減低法的Jon Kabat-Zinn說「正念」的基本理念來自佛教思想,現在的精神醫學把「正念」超越預防、維持治療效果,用在積極治療。正念在預防醫學、教育、福利、犯罪矯治等廣泛領域被使用。
近年來,應用正念的方法發展為「第三代行為治療」或稱為「新世代心理治療」。
起初是正念壓力減低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MBSR已與慢性痛苦共存為目的,促進察覺「此時此地」,接納環繞自己的現實與感情為目的。以團體的方式實施八週的訓練。學習身體掃描、呼吸法、靜坐冥思、瑜伽姿勢等正念技巧。根據這些所開發的就是AC T(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ACT)放棄解決、管理、對付問題,只是觀察、接納問題去發現、增強、行動人生真正想要實現的事情。
Linnehan所開發的辯證法是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培養觀察力或察覺、人際關係、控制情緒等。Well所開發的中位認知即利用正念修正「引起認知的偏頗或脫序、了解自己的認知活動的作用」。
正念在心理醫學領域的效果,過去的研究報告正念在許多身體疾病患者在身心兩方面都很大的成效。這些都是以心身症在治療上所遇到的疾病。包括疼痛症、循環器官疾病、呼吸器官疾病、消化器官疾病、糖尿病、器官移植患者、皮膚疾病、其他癲癇、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症、慢性疲勞症候群、迫切性尿失禁等多方面的疾病都有正念在身心方面的效果之報告。
正念對於身體疾病帶來怎樣的效果呢?
1.認知方面的變化:通常的認知治療會固定否定的認知加以修正,正念不直接改變否定的認知,而是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接納而能減低毀滅性的認知,建構不勉強去消滅症狀的立足點。
2.情緒方面的變化:不止是因為鬆懈而減低壓力知覺,對於自己的心情變化之察覺促使把現實原原本本地接納,可以斷絕否定的認知與感情的惡性循環,情緒能自然地鬆懈,透過正念可以改善心理層面的問題,當事人不會被感情所困惑。
3.行為方面的變化:因為正念而提高察覺與接納,認知、情緒方面改變,促進自己想要改變症狀的心情,飲食、運動、服藥的自我關心增加,身體控制好轉。
4.生理學上的機序:近年對於腦功能畫像研究有正念導致前部帶狀回皮質、前頭前野、側頭頭頂接合部等變化的報告。這些是與注意、調整情緒、身體感覺、自我體驗等有關聯的領域,正念的效果逐漸有科學的證明。
認知療法創始者貝克一開始就對於正念的想法有關心,他與達賴喇嘛會談,撰寫佛教與認知療法的論文。認知治療會給人知性作業的治療的感覺,但是,絕非如此,而是與自己的想法保持距離,從新觀察,從自由的心情去看問題,因此,可以說是以正念為基礎。苦惱的狀況是被自己的想法所束縛而無法關心自己的狀態,如果能以正念的方法擺脫沈思的狀態就可以思考自己,活得更如自己。
因為實施正念對於身體症狀或心理上的痛苦可以適當地面對。處理的技術提升,可以帶來整體的幸福。尤其在心身醫學的領域,心理社會因素能左右身體疾病的經過,提升對於各種壓力的管理能力,期待今後能廣泛被利用。
章節
- 輔導線上 正念—正念在心身醫學的應用
- 諮商心 要有充分瞭解自己的時間
- 正向思考 21世紀自我實現的關鍵語是「身心的健康」
- 阿德勒式增加信心的方法 「活出自己」的三個要領
- 禪語 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 自我啟發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 醫療諮商新天地 國民法官於審判後心理減壓團體的作法及效用
- 心理評估 大學新生心理測驗的內涵評估與實施方式之探討
- 臨床心理師必讀 諮商技術—以布萊安的案例為中心(羅吉斯著)
- 意義治療 某縣市藥物濫用青少年生命態度之探討
- 臨床心理學家 馬斯塔遜(Masterson. J. F)
- 幸福感生活 幸福有衡量標準嗎?以尼采《道德的譜系》延伸思考之(四)
- 愛的真諦 絕情的兄姊,為錢及私慾而斷絕兄弟姊妹之情
- 生命詩情園地 留名青史—獻給諮商與輔導的園丁
- 新境界 讓心寧靜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