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第342期]:雲端大戰開打

點閱:1

作者:數位時代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22.11

出版社:巨思文化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08

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者的話

數位轉型的下一步


亞  馬遜、Google和微軟這3家公司,原本各自的主營業務是線上零售、網路廣告和商用軟體,互不相關,近年卻集中到雲端服務市場競爭,成為科技業的新三巨頭。
雲端服務提供的是計算力、儲存和連外頻寬,需要蓋資料中心,放進海量的伺服器、儲存設備、路由器和交換機等,讓各種數據在這裡產生和交換。密布世界各地的資料中心,再透過光纖彼此連結,達到互通,就構成了全球網路經濟的基石。
亞馬遜自2006年開始,將原本自建自用的資料中心多餘的產能,提供給那些在亞馬遜上開店的中小型賣家,解決他們沒有能力自建的困擾,順便加快把投資賺回來;後來這項服務擴大對外開放,成為亞馬遜有史以來最成功也最賺錢的項目。去年,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AWS)的利潤佔全公司盈餘的75%,如果剝離出來,上市預計市值可達1兆美元。
Google和微軟陸續投入建設資料中心和提供雲端服務,對象也從新創和中小企業,延伸到各領域的中大型企業。
雲端服務將從兩個層面改變企業的運作方式。首先是對於電腦系統從採購轉為訂閱制。以往企業會先從內部評估需求,再對外尋求合適的供應商來提方案和報價,完成採購後登記為公司資產,在會計帳上再按年算折舊攤提。
企業上雲之後,在雲端上是按使用量和服務計費,在會計上是算運營支出(opex),而不是資本支出(capex),認列方式會有改變,對不同屬性的企業(包含公部門)會有不同考量。也因此,上雲不單單牽涉公司策略和IT技術,也關係到財務和作帳方式,資訊長和財務長提前討論規畫,會減少後續推行時的阻力。
其次,雲端業者為了搶生意,推出各種平台、作業系統、應用程式和軟體等租賃服務,甚至為特定行業開發專屬軟體和應用程式,稱為行業雲,讓客戶有更多選擇。這些都會增加預算,但也讓企業從原有資訊部門人力限制跳出來,有機會重新規畫。
將不同業務交給不同的雲端業者,這種多雲的策略將成為潮流,讓企業根據需求來規畫,而不是被現實所綁定。
雲端三巨頭在全球的爭奪還在繼續,近年及接下來戰場也擴及到台灣。本期《數位時代》採訪編輯隋昱嬋和編輯部團隊製作了「雲端大戰」封面故事,在硝煙味中看到未來商戰的本質。

總編輯

王志仁
雜誌簡介
 
《數位時代》台灣第一本科技財經雜誌,紙本雜誌全新改版,在新舊典範快速交替的關鍵時刻,《數位時代》做為一個知識平台,即時追蹤創新動能、捕捉創意價值、尋訪創業英雄、追問成功品牌know-how。
以不變的堅持與熱情,每月持續提供您最重要的趨勢追蹤與報導:
 
大主題–30頁以上的深度專題報導。
大採訪–越洋專題採訪以及online串聯讀者的重量級採訪。
大趨勢–鎖定關鍵性趨勢的解讀與追蹤。
大行動–聚焦全球指標級企業與人物的創新行動。
 
《數位時代》讓您在激烈的新經濟競爭中,更能發現典範、掌握趨勢、創造商機!
  • Editor's Note/編者的話 數位轉型的下一步
  • BN25 Index/企業追蹤 美國出手封殺中國半導體;特斯拉大秀Optimus機器人
  • People Next/話題人物 跨海征服1.3萬家餐廳,iCHEF「屁孩們」下一步往哪衝?
  • Hot Topic Next/深度新聞 車用作業系統誰是老大?Google、蘋果3關鍵決勝負
  • Startup Next/創業QA 烘焙找材料──經營社群、食譜攬粉絲,它如何獲得日本品牌青睞?
  • Gadget Next/科技酷品 懂「抓」企業人力荒!特斯拉百萬台機器人大軍來襲
  • LifeStyle Next/科技╳生活 從斜槓、躺平到安靜離職,我們的工作出了什麼事?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