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雜誌簡介
洪廣冀、徐健銘
編輯室報告
葉筱凡
科學實作轉向的新發現之二:「科學實作哲學」專輯第二輯導言
專輯論文
曾雅榮
重探孔恩科學變遷理論:從科學共同體到工作群組
楊倍昌
高引用論文作為科學社群在自我組織過程中的動力學因素:以諾貝爾獎研究議題的發展為例
研究論文
李梅君
拼裝公民科技:黑客、鄉民、與資料行動主義
王友璿
在平面圖與展場間浮現:行動者網絡觀點下的裝置藝術研究
書評
劉旭鈞
永續性設計建議的涓滴拼裝:評Hung, Ching (2019). Design for Green: Ethics and Politics for Behavior-Steering Technology. Eindhoven, The Netherlands: 4TU. Centre for Ethics and Technology
官柏勳
毒藥的利害:評Liu, Yan (2021). Healing with Poisons: Potent Medicines in Medieval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展覽評論
李則儀
「現象」與「詮釋」之外:貝斯蘭姆心理博物館觀察
議題與討論
Emma Kowal、洪文玲、蔡友月、張瀠之
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2021年年會大會主題演講:原住民族科技知識與表觀基因研究的相遇
學界動態
洪靖、郭文華
從STS到博雅通識:跟著《科技.社會.人4》去旅行
葉筱凡
新人發聲:葉筱凡
洪廣冀、徐健銘
編輯室報告
葉筱凡
科學實作轉向的新發現之二:「科學實作哲學」專輯第二輯導言
專輯論文
曾雅榮
重探孔恩科學變遷理論:從科學共同體到工作群組
楊倍昌
高引用論文作為科學社群在自我組織過程中的動力學因素:以諾貝爾獎研究議題的發展為例
研究論文
李梅君
拼裝公民科技:黑客、鄉民、與資料行動主義
王友璿
在平面圖與展場間浮現:行動者網絡觀點下的裝置藝術研究
書評
劉旭鈞
永續性設計建議的涓滴拼裝:評Hung, Ching (2019). Design for Green: Ethics and Politics for Behavior-Steering Technology. Eindhoven, The Netherlands: 4TU. Centre for Ethics and Technology
官柏勳
毒藥的利害:評Liu, Yan (2021). Healing with Poisons: Potent Medicines in Medieval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展覽評論
李則儀
「現象」與「詮釋」之外:貝斯蘭姆心理博物館觀察
議題與討論
Emma Kowal、洪文玲、蔡友月、張瀠之
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2021年年會大會主題演講:原住民族科技知識與表觀基因研究的相遇
學界動態
洪靖、郭文華
從STS到博雅通識:跟著《科技.社會.人4》去旅行
葉筱凡
新人發聲:葉筱凡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科技、醫療與社會》期刊,英文名為 Taiwanese Journal for 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誠如其名,乃是專門刊載以「科學、技術和醫療」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論文之刊物。本刊前身為1993年創刊的英文期刊 Taiwanese Journal for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Science,該期刊以刊載哲學和(中國)科學史的英文論文為主,乃是台灣哲學社群與科學史社群合作以期進入國際學術界的嘗試。1998年該刊出版第十期之後,其編委會為了因應學術社群的擴大與專業化,決定將該刊一分為二,各自由「哲學」和「科學史」社群來負責重新發行。本刊就此誕生於「科學史」一邊的社群之手。
自1980年代以來,國際學術界起了很大的變化,新興的「科技與社會」研究(STS),以燎原之勢擴展全球。當時出身於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這些老研究傳統的年輕學者們,一方面發展了全新的方法、觀點和理論,另方面則大舉開闢研究疆域,把技術和醫療納入領地。經過二十多年來的耕耘,為「科技」與「社會」搭建橋樑的STS已成為當代學術圖景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特別是STS強調「社會」對於科技發展的關鍵性,科技、醫療與社會的互動順勢成為STS的核心議題。台灣的學術社群,也在1990年代間感受到這股國際學界的波動,又由於「科技與社會」確實觸及台灣當代社會的關鍵需求,加上倡議者的長期努力,都促使越來越多年輕學者投入STS研究,從而澆灌了台灣STS社群的成長與茁壯。
《科技、醫療與社會》期刊,英文名為 Taiwanese Journal for 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誠如其名,乃是專門刊載以「科學、技術和醫療」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論文之刊物。本刊前身為1993年創刊的英文期刊 Taiwanese Journal for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Science,該期刊以刊載哲學和(中國)科學史的英文論文為主,乃是台灣哲學社群與科學史社群合作以期進入國際學術界的嘗試。1998年該刊出版第十期之後,其編委會為了因應學術社群的擴大與專業化,決定將該刊一分為二,各自由「哲學」和「科學史」社群來負責重新發行。本刊就此誕生於「科學史」一邊的社群之手。
自1980年代以來,國際學術界起了很大的變化,新興的「科技與社會」研究(STS),以燎原之勢擴展全球。當時出身於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這些老研究傳統的年輕學者們,一方面發展了全新的方法、觀點和理論,另方面則大舉開闢研究疆域,把技術和醫療納入領地。經過二十多年來的耕耘,為「科技」與「社會」搭建橋樑的STS已成為當代學術圖景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特別是STS強調「社會」對於科技發展的關鍵性,科技、醫療與社會的互動順勢成為STS的核心議題。台灣的學術社群,也在1990年代間感受到這股國際學界的波動,又由於「科技與社會」確實觸及台灣當代社會的關鍵需求,加上倡議者的長期努力,都促使越來越多年輕學者投入STS研究,從而澆灌了台灣STS社群的成長與茁壯。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