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掌握自我心觀點
從認同自我人學探索展開諮商輔導多元養分
「生命最大戰役,發生在心靈無聲殿堂中」(柯維)。引自我2022撰寫「人學探索概論」載於《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素養導向》一書,談論面對自我存在的勇氣與智慧。有了實際形體易忘卻自我的真正認同,出自全人教育學Miller(2009)提醒認識自我人格形成的重要。諮商輔導工作可透過人本心理學的人格自我論,避免僅培育人才卻忽略培育人的工程。
重人才卻輕忽人的獨特價值與人生定位,不只在青少年發展階段易產生自我認同(Self Identity)發展危機。即便成年已找到職涯定位的教師,或高齡從職場退休長者,都可能自覺得庸庸碌碌不知生活目的而產生自我懷疑;或因自我評價已老邁昏饋無用而懷憂喪志。「我是誰」、「我如何定義我自己」的自我追尋,關乎發掘認同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的心理健康幸福圓滿,正是諮商輔導欲促發的關鍵元素。
教育部長年推動生命教育,今年更直接提出以社會安全網匡列學生輔導工作的修法版本,然而年輕學子自殺率依然逆勢逐年攀升。如果接受生命教育或學生輔導的主角,不能認同自我,無法回答對於自己存在的生命疑惑,捫心自問無法肯定與認同自己存在的價值;可能無法通過自我評價,無從認同自我生命的意義。縱使活到成年成為教師或高齡老化年紀,都可能再因過低的自我評價危及自尊與自我價值感。諮商輔導服務責無旁貸,應關注為人師表的茫然與迷失自我的心靈難題,轉化當老師的自我懷疑;應輔導諮商高齡長者重新建構自我認同,接納老化自己,能以心靈智慧超越自我。
例如以Carl Rogers創立的個人中心治療法進行諮商輔導,引進臺灣至今,已成顯學。助人者以同理心進行真誠一致地自我探索,無條件積極關懷接納自己的有限性,藉此拓展自己成為我這一個人的無限可能樣貌。或可因為開放的態度而能認識真實自我樣貌,辨識理想自我的虛假性或潛能性;重新調整以公平正直愛自己的自我評價基準,開放地探索認識自我,進而真誠一致接納自我真實樣貌,就可能創造願意愛自己與照顧自己而邁向充分開發自我功能與潛能的道路。
《成為一個人》(On becoming a person)的蛻變成長過程,諮商輔導可成為助力,鼓舞自我能成為原原本本、如其所是的自己;也可能認同自己生而為人的存在本質《A way of being》,朝向自我實現的充分發揮功能之人。諮商輔導成為心理健康與精神提升的方便法門,引導自我認同我是誰、做我自己、活出我自己在每個年齡發展階段最可能展現的質樸和精彩樣貌,成為幸福人。
這也是近幾年來, 身為心理學家與諮商心理師專業角色的自我期許, 提出心理健康BMI(Befriend-Mindfulness-Identity)三種幸福感的「友善人際—正念情緒—認同自我」,做為掌握自我幸福的人學。本期探討認同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文章專題,鼓勵你我超越身分證上名字,活出自我無限可能性,作為諮商輔導施力點。
希望本刊轉型後陸續新增的專欄文章,包括本期的全民心理國防、自殺遺族現身說法、心理評估、醫療諮商、生死靈性與全人照顧,或輔導走偏了、如式觀點等多元跨專業論點;能將諮商與輔導轉型成為人人幸福日常的心靈養分。
掌握自我心觀點
從認同自我人學探索展開諮商輔導多元養分
「生命最大戰役,發生在心靈無聲殿堂中」(柯維)。引自我2022撰寫「人學探索概論」載於《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素養導向》一書,談論面對自我存在的勇氣與智慧。有了實際形體易忘卻自我的真正認同,出自全人教育學Miller(2009)提醒認識自我人格形成的重要。諮商輔導工作可透過人本心理學的人格自我論,避免僅培育人才卻忽略培育人的工程。
重人才卻輕忽人的獨特價值與人生定位,不只在青少年發展階段易產生自我認同(Self Identity)發展危機。即便成年已找到職涯定位的教師,或高齡從職場退休長者,都可能自覺得庸庸碌碌不知生活目的而產生自我懷疑;或因自我評價已老邁昏饋無用而懷憂喪志。「我是誰」、「我如何定義我自己」的自我追尋,關乎發掘認同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的心理健康幸福圓滿,正是諮商輔導欲促發的關鍵元素。
教育部長年推動生命教育,今年更直接提出以社會安全網匡列學生輔導工作的修法版本,然而年輕學子自殺率依然逆勢逐年攀升。如果接受生命教育或學生輔導的主角,不能認同自我,無法回答對於自己存在的生命疑惑,捫心自問無法肯定與認同自己存在的價值;可能無法通過自我評價,無從認同自我生命的意義。縱使活到成年成為教師或高齡老化年紀,都可能再因過低的自我評價危及自尊與自我價值感。諮商輔導服務責無旁貸,應關注為人師表的茫然與迷失自我的心靈難題,轉化當老師的自我懷疑;應輔導諮商高齡長者重新建構自我認同,接納老化自己,能以心靈智慧超越自我。
例如以Carl Rogers創立的個人中心治療法進行諮商輔導,引進臺灣至今,已成顯學。助人者以同理心進行真誠一致地自我探索,無條件積極關懷接納自己的有限性,藉此拓展自己成為我這一個人的無限可能樣貌。或可因為開放的態度而能認識真實自我樣貌,辨識理想自我的虛假性或潛能性;重新調整以公平正直愛自己的自我評價基準,開放地探索認識自我,進而真誠一致接納自我真實樣貌,就可能創造願意愛自己與照顧自己而邁向充分開發自我功能與潛能的道路。
《成為一個人》(On becoming a person)的蛻變成長過程,諮商輔導可成為助力,鼓舞自我能成為原原本本、如其所是的自己;也可能認同自己生而為人的存在本質《A way of being》,朝向自我實現的充分發揮功能之人。諮商輔導成為心理健康與精神提升的方便法門,引導自我認同我是誰、做我自己、活出我自己在每個年齡發展階段最可能展現的質樸和精彩樣貌,成為幸福人。
這也是近幾年來, 身為心理學家與諮商心理師專業角色的自我期許, 提出心理健康BMI(Befriend-Mindfulness-Identity)三種幸福感的「友善人際—正念情緒—認同自我」,做為掌握自我幸福的人學。本期探討認同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文章專題,鼓勵你我超越身分證上名字,活出自我無限可能性,作為諮商輔導施力點。
希望本刊轉型後陸續新增的專欄文章,包括本期的全民心理國防、自殺遺族現身說法、心理評估、醫療諮商、生死靈性與全人照顧,或輔導走偏了、如式觀點等多元跨專業論點;能將諮商與輔導轉型成為人人幸福日常的心靈養分。
章節
- 輔導線上 從認同自我人學探索展開諮商輔導多元養分
- 發行人的話 對於「諮商與輔導月刊」的期待
- 榮譽發行人&主編的話 《諮商與輔導》轉型學術審查擴大影響力
- 全民心理國防系列 推廣災難心理衛生 強化軍陣精神醫學 達成全民心理國防
- 自殺者遺族 他走了以後,我們…關於自殺者遺族
- 心理評估 「性單戀心理評估」的內涵與方式之探討
- 醫療諮商新天地 實體和線上帶領心理健康mBMI幸福感之團體經驗
- 60+心境 人生斷捨離
- 生死靈性與全人照顧 救贖後的悲哀─挪亞之醉
- 圓融真語 心想事成「3B」法則
- 輔導走偏了 反思學生輔導法修法草案爭議
- 如式觀點 課碳稅會讓你變窮嗎?
- 飛天鉅馬 著書立說的文字煉金術~騎乘集結文章出書的飛天鉅馬
- 新境界 編後語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