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職場上的難言之隱
先講兩個我在書裡(書名是《改革不造反》)看到的例子:
A在公司裡負責開發符合公平貿易原則的原材料供應商,有一次,他找到一款新的油品,想建議研發部門主管用於製造商品。研發主管果斷拒絕了,A氣得要命。他直覺想到的是,我這個案子之前是公司創辦人負責的,研發主管就沒那麼多意見。
另一個例子是,主管臨時請祕書通知團隊成員,周五和周六要到外部會議中心,召開策略會議,約翰覺得很火大。首先是臨時通知,其次是周六是假日,而且他已經答應小孩要參加他的演奏會,難道公司覺得同仁除了工作之外,都沒有別的責任要承擔嗎?
試著對號入座看看,你可能曾經都體會過、甚至扮演過類似角色。你是氣在心裡、私下抱怨,但一切照做?還是你提問、質疑或抗議,最終造成了改變?書裡的答案當然是後者,每一個憤懣不滿的「事主」,都採取了某些作為,也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本期封面故事,聚焦在職場上常見的必須溝通協商的情境,以及相關知識技能。然而,比起這些,我認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要先釐清:溝通本來就很容易出現落差,否則無論是在家庭、校園或職場,就不會遇到那麼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況了。關鍵是你遇到這道溝通的鴻溝時,你應對的心態是什麼?
我覺得答案是要「願意溝通、敢去溝通」,而且不要輕易假設對方懷有惡意或立場很難撼動,基於這個前提,你來學習這些溝通、協商、談判、交涉技巧,才有意義,才會實用。
在我的工作經歷裡,我被問過:怎麼談加薪、升遷、離職,怎麼跟難溝通的同事相處,或如何說服很主觀的主管⋯⋯等等各式各樣的問題,很多時候,這種發生在自己公司裡的情況,比跟外面的客戶提案、被客戶殺價,還令人煩心,因為每一個情境,都是難言之隱,害怕有損印象、打壞關係、傷了和氣,甚至被主管列入黑名單。
不過,同樣是在我的工作經歷中,很多難言之隱的難,更多的是難在自己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說,倒未必是難在對方如頑石一般無法被改變或說服。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一說開了,發現事情沒有自己想像中的困難或複雜。
下一次,在你退到角落傷心怨懟,覺得自己受委屈、被埋沒時,先想想,你去跟對方溝通了嗎?接著你就可以開始構思,怎麼講,才能得出雙方都滿意或至少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
總編輯
齊立文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職場上的難言之隱
先講兩個我在書裡(書名是《改革不造反》)看到的例子:
A在公司裡負責開發符合公平貿易原則的原材料供應商,有一次,他找到一款新的油品,想建議研發部門主管用於製造商品。研發主管果斷拒絕了,A氣得要命。他直覺想到的是,我這個案子之前是公司創辦人負責的,研發主管就沒那麼多意見。
另一個例子是,主管臨時請祕書通知團隊成員,周五和周六要到外部會議中心,召開策略會議,約翰覺得很火大。首先是臨時通知,其次是周六是假日,而且他已經答應小孩要參加他的演奏會,難道公司覺得同仁除了工作之外,都沒有別的責任要承擔嗎?
試著對號入座看看,你可能曾經都體會過、甚至扮演過類似角色。你是氣在心裡、私下抱怨,但一切照做?還是你提問、質疑或抗議,最終造成了改變?書裡的答案當然是後者,每一個憤懣不滿的「事主」,都採取了某些作為,也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本期封面故事,聚焦在職場上常見的必須溝通協商的情境,以及相關知識技能。然而,比起這些,我認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要先釐清:溝通本來就很容易出現落差,否則無論是在家庭、校園或職場,就不會遇到那麼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況了。關鍵是你遇到這道溝通的鴻溝時,你應對的心態是什麼?
我覺得答案是要「願意溝通、敢去溝通」,而且不要輕易假設對方懷有惡意或立場很難撼動,基於這個前提,你來學習這些溝通、協商、談判、交涉技巧,才有意義,才會實用。
在我的工作經歷裡,我被問過:怎麼談加薪、升遷、離職,怎麼跟難溝通的同事相處,或如何說服很主觀的主管⋯⋯等等各式各樣的問題,很多時候,這種發生在自己公司裡的情況,比跟外面的客戶提案、被客戶殺價,還令人煩心,因為每一個情境,都是難言之隱,害怕有損印象、打壞關係、傷了和氣,甚至被主管列入黑名單。
不過,同樣是在我的工作經歷中,很多難言之隱的難,更多的是難在自己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說,倒未必是難在對方如頑石一般無法被改變或說服。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一說開了,發現事情沒有自己想像中的困難或複雜。
下一次,在你退到角落傷心怨懟,覺得自己受委屈、被埋沒時,先想想,你去跟對方溝通了嗎?接著你就可以開始構思,怎麼講,才能得出雙方都滿意或至少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
總編輯
齊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