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 [第222期]:啟動減碳 2050淨零倒數計時

點閱:1

作者:經理人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23.05

出版社:巨思文化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從減法到除法

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主講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長期來都被視為對地球升溫敲響警鐘的關鍵里程碑。這部影片於2006年上映,當時引發了諸多爭論:有人被引燃了急迫感和危機意識,有人視之為陰謀論或騙局,有人認為是開發國家對落後或發展中國家的「霸凌」,有人對於科技終將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寄與厚望。
當然,對於地球環境惡化的關注,遠遠早於2006年。在《OKR實現淨零排放的行動計畫》書中就提到,「早在40年前,埃克森石油公司(Exxon)的科學家詹姆斯.布萊克(James Black)就已經把化石燃料、碳濃度升高及全球暖化之間的關聯說得一清二楚。假時我們當時馬上採取行動,或許只要漸進式的改變,例如每10年減少10%左右的碳排放量,就能擺脫現在的困境。」
時至今日,隨著各國政府日漸取得共識,甚至立法規範且明確時程,2030或2050已經成為緩解氣候風險的關鍵時點,有國家或企業追求再把時程提前,對於目標是減少碳排多少百分比、淨零碳排、淨零排放、碳中和,甚至是負碳排(Carbon Negative)、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更是各有使命和追求。
從個人到企業,節能減碳、及至於零碳排、負碳排、零排放,基本上都是出於一種減法思維,只不過,我們都知道,在生產製造消費的過程中,不是什麼都能全部減掉的,所以減不掉的,就拿別的來補(碳稅),或是去別的地方買(碳權)。如果換個想法,不是把污染源減到不能再減,或是挖東牆補西牆,而是徹底消除某些事物呢?對於許多產業來說,這或許更涉及了商業模式的轉型。
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深科技驅動新淨零商業模式〉(Deep Tech Powers 
New Net-Zero Business Models) 這篇文章中提到,透過先進的科技或潔淨科技(cleantech,clean technology),企業可以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節點裡,從研發、生產、製造和供應鏈,到回收再利用,都盡可能地節能減碳,甚至清除碳排。不過,如果將科技結合商業模式的創新,或許更能加速及擴大碳效益。文章裡提到了4種新商業模式,包括共享和耐用(shareability and durability)、消費者參與(customer involvement)、產品性能(product performance)和虛擬(virtualization)。
試想,當愈來愈多產品或服務追求耐用、夠好、自製、去實體化,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邏輯都會產生更深層次的翻轉,也能夠帶動更深入本質地去思考企業永續、環境永續的議題。

總編輯

齊立文
雜誌簡介
 
《經理人月刊》橫跨兩岸華人、多元媒體平台,談內部、談管理、談創造高效率的工作者、管理者、經營者,期許培養出「誠信、專業、創新、當責」的經理人。
  • Diagram 管理圖解 了解對方「為什麼這麼想」,打破框架才能展開對話|從認知交流到認知校準,理解他人邏輯才能拓展大腦邊界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