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建築人魏廷羽撰《小城故事多7 皇民化最徹底的城鎮--岡山》,岡山舊名阿公店,台語舊地名響亮,為府城、鳳山縣城行旅往來中繼站之一,歷史悠久其籮筐會集市歷200年猶存,在1930年前日本政府以岡山車站為新市區建設的輻輳點,1930年後因機場的建設岡山成為南進的基地,殆二戰後,國民政府以機場建設成為空軍基地,所以岡山經歷日人、外省眷村的異質文化洗禮。
廖偉立建築師《草圖--看見建築的一種方式:梧棲楊宅》文字「我尋找設計靈感的線索常常來自於對基地與內容(program)重新再定義的過程。」這段話恰恰回應了110年專技敷地考試問答題:不論在高密度居住的都市中,或者在遼闊的山野間,建築師都必須,汲取環境所給予的條件,轉換成為建築物設計的養分。
所以,當建築師面對一塊陌生的基地時,如何理解基地的各種面向,以作為進入建築設計前的準備,是非常重要的程序。請列舉出敷地計畫程序中的分析作業項目,並以你的過去工作經驗,儘可能地描述各項作業的資料取得方式或來源。所以專技考生不妨找出廖建築師系列文章,多加咀嚼、揣摩,當然也別錯過草圖發想。
魚夫《簡直快瘋了--高雄港港史館》一文整理簡述歐洲巴洛克建築的發展淵源,辯證台灣日治時期仿巴洛克風潮建築及許多老街Art Deco裝飾藝術風潮的流行,同時也記錄了高雄港港史館在建造年代的幾個說法,且對原本許多關於高雄港的史料與模型等遺失的無奈,顯見台灣在歷建及史料保存上亟待努力。
111年專技敷地考試是一明顯的考古題,不難也都畫得完,但卻在指北標上給了45度的難題,讓考生傷透腦筋,放榜後也確實大殺四方,乃為文解析,其實正確認知都市設計觀念、空間層級觀念及日照通風之必要與回應基地視野、景觀訴求,就能撥亂反正輕鬆搞定。
建築人魏廷羽撰《小城故事多7 皇民化最徹底的城鎮--岡山》,岡山舊名阿公店,台語舊地名響亮,為府城、鳳山縣城行旅往來中繼站之一,歷史悠久其籮筐會集市歷200年猶存,在1930年前日本政府以岡山車站為新市區建設的輻輳點,1930年後因機場的建設岡山成為南進的基地,殆二戰後,國民政府以機場建設成為空軍基地,所以岡山經歷日人、外省眷村的異質文化洗禮。
廖偉立建築師《草圖--看見建築的一種方式:梧棲楊宅》文字「我尋找設計靈感的線索常常來自於對基地與內容(program)重新再定義的過程。」這段話恰恰回應了110年專技敷地考試問答題:不論在高密度居住的都市中,或者在遼闊的山野間,建築師都必須,汲取環境所給予的條件,轉換成為建築物設計的養分。
所以,當建築師面對一塊陌生的基地時,如何理解基地的各種面向,以作為進入建築設計前的準備,是非常重要的程序。請列舉出敷地計畫程序中的分析作業項目,並以你的過去工作經驗,儘可能地描述各項作業的資料取得方式或來源。所以專技考生不妨找出廖建築師系列文章,多加咀嚼、揣摩,當然也別錯過草圖發想。
魚夫《簡直快瘋了--高雄港港史館》一文整理簡述歐洲巴洛克建築的發展淵源,辯證台灣日治時期仿巴洛克風潮建築及許多老街Art Deco裝飾藝術風潮的流行,同時也記錄了高雄港港史館在建造年代的幾個說法,且對原本許多關於高雄港的史料與模型等遺失的無奈,顯見台灣在歷建及史料保存上亟待努力。
111年專技敷地考試是一明顯的考古題,不難也都畫得完,但卻在指北標上給了45度的難題,讓考生傷透腦筋,放榜後也確實大殺四方,乃為文解析,其實正確認知都市設計觀念、空間層級觀念及日照通風之必要與回應基地視野、景觀訴求,就能撥亂反正輕鬆搞定。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FUNmatter 放築塾代誌
輕鬆學習建築。
思考、觀察、想像。
台灣正在一個轉折點上,這趨勢已進行了一段時日,你我他都不免在這段歷史的轉折洪流中浮沉、打轉,可以說我們正在寫歷史-用生命、生活在寫歷史! 既然參與了,是否我們能更積極的在洪流中多激起一些浪花,或許能多少扭轉或引導台灣走向較長久的治平之路!
因著網路及婉君,訊息的溝通異於往日的頻繁及快速,但人們對生活步調的渴望卻日益希望能緩下來過日子,這也就是為何各地民宿、旅遊景點等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將出來的最大原因了!
因此社會、文化關注的焦點不應再聚焦於金字塔頂端的菁英階層,而應該更關注基底的養成及「輕熟」的哺育與餵養,從自己腳旁、身邊關切起,因為就熟悉的領域提出針砭,可能較能切中病因或病根吧!
目前台灣建築相關的雜誌,不論是建築師雜誌、台灣建築雜誌,空間雜誌、室內、……,或已停刊的DIALOGUE,都是建築師或系所老師等的發表園地,各系所學生雖可能辦有系刊或畢業專刊,但大抵皆只在自己的小圈子中流傳,學生在成長的歲月中缺少能互動、學習、整合的平台。雖說目前臉書等網路視訊多如過江之鯽,但能深思且方便收藏咀嚼者又付之闕如!
回想當年求學歲月利用南返,刻意與同學遠赴台南成大、台中東海,課暇趕赴中壢中原等旁聽各校評圖。且曾至逢甲參加六校聯誼(至於淡江則曾因學生黨部訓練活動去住了幾天!),這些異校的經驗,都豐富了我的成長歷練與記憶!
放築塾代誌著眼草根性、多元性,在台灣風起雲湧的年代,我們不想缺席。以建築人曾受的訓練、磨勵,矢志讓生活成為有趣的,成為一種心智活動,也成為志節!我們期待有雷同共識者的參與,一起努力;作伙打拼一片天!
FUNmatter 放築塾代誌
輕鬆學習建築。
思考、觀察、想像。
台灣正在一個轉折點上,這趨勢已進行了一段時日,你我他都不免在這段歷史的轉折洪流中浮沉、打轉,可以說我們正在寫歷史-用生命、生活在寫歷史! 既然參與了,是否我們能更積極的在洪流中多激起一些浪花,或許能多少扭轉或引導台灣走向較長久的治平之路!
因著網路及婉君,訊息的溝通異於往日的頻繁及快速,但人們對生活步調的渴望卻日益希望能緩下來過日子,這也就是為何各地民宿、旅遊景點等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將出來的最大原因了!
因此社會、文化關注的焦點不應再聚焦於金字塔頂端的菁英階層,而應該更關注基底的養成及「輕熟」的哺育與餵養,從自己腳旁、身邊關切起,因為就熟悉的領域提出針砭,可能較能切中病因或病根吧!
目前台灣建築相關的雜誌,不論是建築師雜誌、台灣建築雜誌,空間雜誌、室內、……,或已停刊的DIALOGUE,都是建築師或系所老師等的發表園地,各系所學生雖可能辦有系刊或畢業專刊,但大抵皆只在自己的小圈子中流傳,學生在成長的歲月中缺少能互動、學習、整合的平台。雖說目前臉書等網路視訊多如過江之鯽,但能深思且方便收藏咀嚼者又付之闕如!
回想當年求學歲月利用南返,刻意與同學遠赴台南成大、台中東海,課暇趕赴中壢中原等旁聽各校評圖。且曾至逢甲參加六校聯誼(至於淡江則曾因學生黨部訓練活動去住了幾天!),這些異校的經驗,都豐富了我的成長歷練與記憶!
放築塾代誌著眼草根性、多元性,在台灣風起雲湧的年代,我們不想缺席。以建築人曾受的訓練、磨勵,矢志讓生活成為有趣的,成為一種心智活動,也成為志節!我們期待有雷同共識者的參與,一起努力;作伙打拼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