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雜誌 [第48卷 第5期]:「樹」說島嶼

點閱:1

並列題名:Taiwan panorama

作者:台灣光華雜誌編輯部

出版年:2023.05

出版社:光華畫報雜誌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中英文國內版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台灣是被眾樹簇擁的島嶼,樹伴著居民的日常,也訴說著島上久遠的故事。(林格立攝,劉俊良設計)
 
【編者的話】
走進台灣生活日常
  「就我所知,台灣至少有60個神木聚落,就連容易親近的棲蘭、司馬庫斯、鎮西堡等神木群裡,總會有一個『老大』(樹胸圍最大者),不會那麼容易找到的。」《神木誌》作者黃昭國在接受《光華》專訪時娓娓道來有關台灣巨木的故事。全世界很難找到像台灣一樣的地方,具有都市化的生活便利,又僅需少許時間就可到達原始森林。
  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將帶讀者從「參天神木」、「都市規劃樹種」、「樹與常民生活」及「植樹復育」等面向,了解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與樹的關係,並透過探訪相關學者、專家及民間人士,呈現出生活與生態共存之理想國度。
  跟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還包括本期「台灣沙茶」與「清粥小菜」的專題報導,「挑扁魚、剝花生、切紅蔥頭、薑黃去根鬚後刷去汙泥⋯⋯」跟著《光華》來去探究這許多菜餚不可或缺的醬料是怎麼進入一般民眾餐桌的?以及能給人帶來溫暖的清粥小菜,其演進與時代的印記為何?讓您再一次認識這專屬台灣的美味。
  除了美食,台灣民間的宗教習俗常讓初來乍到的外國人摸不著頭緒,人為什麼要拜拜?台灣人在拜什麼?與日常生活的連結又是什麼?不論您有沒有宗教信仰,都可透過本期報導,了解與發現台灣人敬天愛人的良善心念。
  「能夠把台灣的竹林畫到這種境界,甚至畫出那種騷動跟悶熱的,也只有他(藍蔭鼎)。」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蕭瓊瑞接受《光華》專訪時提及,加上另一位譽滿天下的畫家廖繼春,本期將透過這兩位台灣早期畫家之筆,以及其後人與學者專家的剖析,再現台灣藝術風華。
  此外,今(2023)年3月甫於台北世貿落幕之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展出主題包括「綠色節能」、「智慧聯網」、「彈性製造」及「數位模擬」等,均為台灣極具優勢之領域,而本屆台北工具機展的亮點為何?智慧製造、綠色供應鏈⋯⋯等台灣優勢是如何結合上中下游的整體價值鏈並提出解決方案?讓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許文通帶我們深入這議題,看見台灣工具機產業的未來。
 
雜誌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
  • 來自地方的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Home 老梅綠石槽
  • 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 走進台灣生活日常
  • 月月好讀 Variety Pages
  • 影像對話 Photo Essay 《光華》攝影徵件 縱橫經緯之間──台灣纖維植物與生活中的編織藝術
  • 全球視野 Global Outlook 智慧製造.綠色產業 台灣工具機產業優勢
  • 藝文脈絡 Cultural Trends 畫我台灣的新美術時代 寶島藝術家──藍蔭鼎、廖繼春
  • 產業新創 Entrepreneurship 台電破繭創新 擁抱藝文,與民對話
  • 多元族群 Communities 台灣人拜什麼 民間信仰的多神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