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與輔導月刊 [第450期]

點閱:1

其他題名:諮商與輔導

作者:台灣圓融幸福促進協會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23.06

出版社:鉅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52

本期內容簡介

「為什麼是我?」探詢受創自我存在意義與自我療癒之路

享譽國際的銅雕大師朱銘久病厭世輕生,讓人不捨又納悶,為何能創作偉大藝術的大師心志,抵不過病魔,找不到「為什麼」繼續忍受疾病痛苦活下去的理由?在他結束自己生命行動之際,盤旋在腦海不斷反芻的畫面,恐怕不是畢生創作出無數精采絕倫的藝術作品;會不會不斷反芻自己飽受身體病痛折磨的不堪畫面盤據內心,粉碎了藝術大師的求生意志與存在意義?

許多人可能跟朱銘一樣,無法忍受自己變成病人,久病不癒。身為大藝術家的自我價值感與存在意義感,一旦被病人身分逐漸佔領吞噬,可能焦慮不安甚至憂鬱地問:「為什麼是我?」。想破頭也可能回答不了,不斷在心中盤問自己:「為什麼我要繼續忍受這些痛苦?」、「為什麼人要這麼痛苦受折磨地活下去?」、「人活著到底為什麼?」、「是誰規定這世界的人得要承受這些折磨還得活下去?」…。一旦認定自己存活在被病痛粉碎後的悲慘世界,彷彿失去曾經美好的自己,失去存在過的生命意義。然而,「為什麼是我?」這疑問,常見於深受病苦打擊的病人心裡。久病成良醫,久病就日漸明白醫療診治專業重點;然而,久病竟已讓人耗損活下去的勇氣,甚至主動選擇結束自己的存在。似乎這與病人無法找到「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要繼續忍受這些痛苦?」答案有關。

如果能不避不縮地正視病人「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要繼續忍受這些痛苦?」的提問,陪伴病人找尋答案,或許能見證百思不得其解的病苦逆境中,發現自己存在的生命意義。這也是心理學的諮商輔導工作,也常作為醫師和護理師與病人諮商對話的利器。

例如,學習運用焦點解決心理諮商,與一位洗腎五年卻一直很害怕打針而想要放棄治療病人的對話。她總是反覆問醫師:「為什麼是我要洗腎一直被戳針?」、「我是做了什麼壞事才要不斷打針受盡折磨?」、「我不再洗腎就不用再怕打針不是嗎?」。為了協助病人克服打針恐懼並找尋長年洗腎挨針痛苦的意義,以心理諮商對話,引導病人整理五年來雖害怕卻曾動用各種克服害怕的方法,藉此令其驕傲地發現,她其實比自己想像的更有能力與耐受力,更是病友眼中的抗病勇士,並認同自己作為母親還能為孩子示範何謂永不放棄的存在意義。

如果有機會與朱銘心理諮商,或許有可能陪他走出久病纏身「為什麼」還要痛苦地活著的可能答案。或許有點機會改變不自主地反芻衰敗病痛身體和死亡威脅的心理注意力,轉以有計畫反芻來找尋存在意義。或透過心理諮商與人對話,或透過電影中故事獲得啟發,或透過自我書寫心理位移,或透過臨終陪伴移轉視框。或許能讓身處水泥、叢林的裸猿,一起增進焦慮痛苦的耐受力,甚至可能創造藝術家從未被開啟的看不見的生命勇氣與韌性。

因病開啟不一樣的人生劇本,給出了為什麼的發問與存在意義的追尋。再遇到生病或遭逢生命逆境的人在問「為什麼是我?」時,請正視關注病人對生命的深刻發問,嘗試聆聽與之對話,陪伴受苦病人走一趟探詢自我存在意義之旅。
雜誌簡介
 
「諮商與輔導」月刊是一份專業性的刊物,創刊的旨趣,就是要提升輔導工作的內涵,我們渴望從事輔導工作的同仁以及關心輔導工作的各界人士,能夠共同參與。
 
適合閱讀對象:學校、企業機構、社會輔導機構、醫療機構、感化機構的輔導人員,相關研究所學生以及任何對輔導有興趣的讀者。
  • 輔導線上 「為什麼是我?」探詢受創自我存在意義與自我療癒之路
  • 醫療諮商新天地 主動反芻創傷後成長再聚焦一小步邁向幸福
  • 生死靈性與全人照顧 Σ存在──人的存在看總和就好
  • 企業心理學 委曲冤枉是消業
  • 幸福心生活 水泥,叢林,裸猿
  • 自殺者遺族 如何關懷自殺者遺族
  • 圓融幸福真語 困難是激發潛能的契機
  • 嬋說心語 情緒健心操
  • 心理評估 港澳地區心理輔導( 治療) 的法規制度與現況介紹
  • 全民心理國防 潛艦及水下作業人員心理評估與健康促進
  • 輔導走偏了 修法能否改善校園系統合作?真切需要落實「責任輔導教師制」(二)
  • 心靈之窗 永遠不放棄希望
  • 如式觀點 關於「生命」這件事 應該把醫學倫理放進去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