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生技月刊 [第107期] [2023年7月號]:Z世代生醫選系指南 總覽臺灣特色生醫學位學程

點閱:1

並列題名:Global Bio & Investment

作者:環球生技編採中心編

出版年:2023.07

出版社:環球生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04

本期內容簡介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Z世代生醫選系指南
總覽臺灣特色生醫學位學程

2021年,臺灣「醫藥衛生學門」首次與「餐旅及民生學門」交叉,
與工程業學門比肩成長,成為Z 世代熱門學門排名第三。

更意想不到,被流傳著「一日生科、終生科科」的「生命科學學門」
2017年最高峰就讀人數2.6萬人,此後些許下滑,但每年都維持2.2萬人。

調查也顯示,過去7 年生物醫藥相關系所「新增」多過「停招、裁撤」,
疫情催促生醫領域快速變動,單一專長時代漸行漸遠,
跨域整合、實務應用的多元學位學程大幅成立。

臺灣又新增了哪些創新的生醫學位學程?
本刊進行了首次調查與解析,
總覽國內特色生醫學位學程,作為Z世代生醫選系指南。

並特別精選介紹8所生醫特色學程,
他們的「創未來」,顛覆你的想像!

【Special Report | 特輯】
2023傑出生技產業獎出爐

由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主辦之「2023 Taiwan BIO Awards 傑出生技產業獎」,經過長達3個月的初審、複審及決審,評選出共13 家機構及產品技術。

傑出生技產業獎希望能表揚績效卓越及深具潛力的生技公司或學研機構,由獎章委員會召集15位國內產官學研專家學者成立評審團,依個別獎項之重點標準進行評審與討論,歷經嚴謹的評選過程,最終共13家機構及產品技術脫穎而出。

【Industry|產業】
BIO 2023波士頓北美生技展
核酸療法、數位醫療、CDMO點燃全球生醫戰火

一年一度的北美生技展(BIO 2023),於6月5~8日在波士頓盛大舉行,
經歷新冠疫情三年洗禮,今年再度以全實體方式展出。

大會與展覽眾多產業各界知名大咖現身說法,共吸引全球來自80多國、近9千家廠商參展。

從今年大會的展出現場,可看到新冠疫情後,全球生技產業的變化。

核酸療法、數位健康和CDMO成為焦點,各大廠龍頭已明顯地點燃這場全球生醫戰火。

【People | 人物】
創新「噬菌體顯現法」發展精準療法產學轉譯第一推手
吳漢忠「厚德載物」處世學 成就平凡中的不平凡

現任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是同僚著稱的「技轉王」,已有多達22項技轉案,在2020年12月獲得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殊榮。儘管有著耀眼的學術成就和冠冕,處世哲學卻總是「厚德載物、廣結善緣」,不僅贏得眾人的信賴,更成為生醫學界公認推動國家生技產學轉譯的第一人選。

 
雜誌簡介

環球生技月刊以立足大中華市場,放眼世界為目標,一個專屬生技產業社群的媒體平台、一個讓生技業充分倡議發聲的管道、一個讓民眾與生技產業能有系統地溝通場域,作為一個專業的生技資訊服務平台。
  • Editor s Note編輯筆記 高大上的「市值管理」,被披上了一層邪氣!
  • Bioresource|生農‧循環‧永續 抗菌、除臭 一流貓砂來自茶渣茶改場微生物發酵開啟茶副產物新生命
  • People | 人物 創新「噬菌體顯現法」發展精準療法產學轉譯第一推手吳漢忠「厚德載物」處世學成就平凡中的不平凡
  • Bio Bookshelf | 生技書房 誰讓慢性疼痛患者淪為藥癮奴隸?《疼痛帝國》揭薩克勒家族秘辛溯源鴉片類藥物危機
  • Appendix | 附錄 臺灣股市:臺灣生技股漲跌排名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