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今藝術&投資 [第372期]:抗爭.藝術

點閱:2

其他題名:ARTCO Art & Collection

作者:典藏雜誌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23.09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00

附註:原刊名﹕典藏藝術雜誌﹐發行至第90期(民89年3月)止﹔自第91期(民89年4月)起﹐衍成﹕典藏今藝術 原刊名: 典藏今藝術, 自2018年4月起與《典藏投資》合併, 起始期數為307(201804)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抗爭.藝術——激進主張下的藝術現象與行為
------
在本次專題中,我們集結了現居倫敦,但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文化專欄作者的法拉.奈耶里(Farah Nayeri)在2022年出版的專書《拆台:數位時代中的藝術與權力》(Takedown: Art and Power in the Digital Age),以及歐盟「共享培訓倡議計畫」(Shared Initiatives for Training)的SHIFT研究計畫中,性別和權力關係(gender and power-relations)此一子計畫下,名為「藝術領域中的#MeToo,從指控到結構性變革」(Gender and Power Relations: #MeToo in the Arts: From call-outs to structural change)的研究報告,提供我們歐美近期對相關議題的再思考與檢討。與此同時,我們也整理了當平權浪潮推進藝術圈後,美術館典藏與藝術市場所呈現的趨勢變化,並邀請獨立研究與撰稿人洪威喆就「創作自由」與「冒犯」的邊界尺度提供專文。這次的專題只是一個微小的嘗試,但我們深切希望能為我們的藝術環境與公共議題討論,帶來更多討論方式的可能。(企畫/朱貽安)
 
雜誌簡介
 
原刊名:典藏今藝術,自2018年4月起與《典藏投資》合併,起始期數為307(201804)。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從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藝術市場……等等,都是持續關注的重 要項目。在選樣上,國內藝術生態是我們的終極關懷,由此推衍至華人藝術及國際藝壇的宏觀視野與觀察,也成為實質上呈現的多元面貌,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提供 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也希望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藝術世界的橋樑。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有關「多元」的多元學習∣嚴瀟瀟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以畫筆記錄臺灣建築──本橋彪∣王德合
  • ARTIST 藝術家 博學者的田園詩:弗蘭克.沃爾特宇宙的獨特與普世∣嚴瀟瀟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台灣版創藝術的孤勇者:楊忠銘.未竟之境∣張雅晴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