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13/05/02 [第1365期]:台塑的明天在哪裡?

點閱:1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作者: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13.05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02

附註:周刊

本期簡介

獨家專訪王永慶女兒王瑞華
台塑的明天在哪裡?
 
流感病毒權威何美鄉保證:H7N9兩個月內不可能人傳人
天道盟之後,又傳羅福助樁腳加入民進黨
歐晉德搶救高鐵「不可能的任務」
邱復生金門私人招待所首度曝光
法官輕判林益世,二審還可能再打折!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數字背後-未來職涯怎麼辦?67%青年忙茫盲陳
  • 放眼天下-新一波逾130名犯人絕食-關達那摩拘留營美國人權黑洞
  • 書摘-《血色海灣》 那些死在人類手裡的海豚
  • 小旅行-馬祖景點 坑道、鐵堡、紀念物、指揮部 鬼斧神工馬祖軍事防禦變身觀光財
  • 飲食讚-馬祖好酒 新行銷策略迎戰金門高粱 馬祖老酒與陳高兩個總統各有所愛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