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13/05/09 [第1366期]:官二代逃「學」

點閱:1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作者: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13.05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周刊

本期簡介
 
5年教改一改再改,別人的小孩實驗不完
官二代逃「學」
 
「這個國家瘋了!」林益世沒貪,柯文哲涉貪?
DP預測失準,石素梅大暴投
不敵證所稅凌遲,富邦證變相裁員
勞工絕食不要命,潘世偉不X臉
選舉出奧步,馬來西亞「變天」不成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數字背後-每月3萬多車次誤闖ETC 罰款2000萬元
  • 地方-大武國中蓋圖書館,要靠台中捐款? 胡志強到台東搶黃健庭鋒頭
  • 書摘-《營養午餐的真相》 孩子在學校吃的不能叫營養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