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13/06/06 [第1370期]:記憶殺手

點閱:1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作者: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13.06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00

附註:周刊

內容簡介

記憶殺手
台灣每3個老人就有1個失智
比癌症更恐怖的世紀之病
 
會計法夜襲過關,顏清標有救,柯文哲沒救
馬英九欽點羅智強參選基隆市長
救經濟「阿樺師」上菜,「張老師」扮推手
「紅火案」辜仲諒為何愈判愈重?
統一、聯成為何總被食品安全波及?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數字背後 取締酒駕專案大執法 全國酒駕增加1.7萬件
  • 圖片故事 「罪加財長」張盛和
  • 人物 堅持自我的臉書「私媒體」 吳明益:文學家必須是社會觀察者
  • 兩岸 讓招商銀躍為中國第6大,台商最愛打交道的銀行 「台灣經驗」銀行家馬蔚華退休
  • 書摘 李登輝給台灣的備忘錄 二十一世紀台灣要到哪裡去
  • 小旅行 體驗一派天然純淨 花蓮山間 藏歐洲皇室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