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先學解法,再學解題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在做之前,都需要學習理論和實務,像是當醫生,幫患者看病開刀。但是,同樣有很多事,我們似乎從來不曾學習過基礎的方法論,就上路了,像是當主管,幫公司或團隊解決問題。我們的假設是,有人帶,做中學,做久了,看多了,很多事情自然會有答案。
如果試著用X軸(從複雜到簡單)和Y軸(從陌生到熟悉),來大致切分我們會遇到的問題類型,我們應該可以透過模仿、學習和訓練,比較快學會解決簡單/熟悉的問題;隨著經驗和知識技能的積累,應該漸漸可以駕馭複雜而熟悉的問題,因為見多識廣了。
就算是之前都沒有遇過的問題,如果相對單純,十有八九還是可以套用過往的成功模式,試著找出解法。真正會考倒人的,往往是陌生而複雜的問題:因為陌生,沒有前例可循;因為複雜,難以切中要害。
身處在複雜多變的環境裡,在組織面,我們可能會遇到愈來愈多想都沒想到的問題,嚴重的可以到舊的商業模式和成功方程式完全不可行,甚或行業的覆滅;在個人面,不但必須時刻自我精進,提升技能(upskill),必要時還要自廢武功,重新更換技能(reskill),把過往會的,通通換一套新的。
面對未知的領域,就算舊的地圖作廢,或是連地圖都沒有,我們至少要有指南針,掌控方向。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就是這個再基本不過的工具,在我們直覺無效、經驗失靈的情況下,可以引領我們不至於徬徨恐懼,以致於行動癱瘓,或是輕忽事態,憑直覺就驟下結論。
談到問題解決,除了我們鮮少檢視自己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常常把問題存而不論,把所有的心力放在怎麼消除問題上。所有談問題解決的專家和專論,第一守則就是重新定義問題。畢竟,手術刀再銳利,技巧再精湛,找錯病灶也無濟於事。
愈簡單、愈基本的原則,往往最容易遭到忽視。你或許常常卡在一些問題上,困擾不已、猶豫不決;你也可能面臨到愈來愈多「第一次碰到」的問題,或是坦白講你真的也「無法可解的難題」。當然,你一定也在媒體上經常看到類似的提醒: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職場核心競爭力,克服陌生而複雜的問題,是未來世代、AI時代最關鍵的能力⋯⋯。
有需求,也有困難,關於「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先學會一套解法;關於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先釐清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問題。
總編輯
齊立文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先學解法,再學解題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在做之前,都需要學習理論和實務,像是當醫生,幫患者看病開刀。但是,同樣有很多事,我們似乎從來不曾學習過基礎的方法論,就上路了,像是當主管,幫公司或團隊解決問題。我們的假設是,有人帶,做中學,做久了,看多了,很多事情自然會有答案。
如果試著用X軸(從複雜到簡單)和Y軸(從陌生到熟悉),來大致切分我們會遇到的問題類型,我們應該可以透過模仿、學習和訓練,比較快學會解決簡單/熟悉的問題;隨著經驗和知識技能的積累,應該漸漸可以駕馭複雜而熟悉的問題,因為見多識廣了。
就算是之前都沒有遇過的問題,如果相對單純,十有八九還是可以套用過往的成功模式,試著找出解法。真正會考倒人的,往往是陌生而複雜的問題:因為陌生,沒有前例可循;因為複雜,難以切中要害。
身處在複雜多變的環境裡,在組織面,我們可能會遇到愈來愈多想都沒想到的問題,嚴重的可以到舊的商業模式和成功方程式完全不可行,甚或行業的覆滅;在個人面,不但必須時刻自我精進,提升技能(upskill),必要時還要自廢武功,重新更換技能(reskill),把過往會的,通通換一套新的。
面對未知的領域,就算舊的地圖作廢,或是連地圖都沒有,我們至少要有指南針,掌控方向。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就是這個再基本不過的工具,在我們直覺無效、經驗失靈的情況下,可以引領我們不至於徬徨恐懼,以致於行動癱瘓,或是輕忽事態,憑直覺就驟下結論。
談到問題解決,除了我們鮮少檢視自己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常常把問題存而不論,把所有的心力放在怎麼消除問題上。所有談問題解決的專家和專論,第一守則就是重新定義問題。畢竟,手術刀再銳利,技巧再精湛,找錯病灶也無濟於事。
愈簡單、愈基本的原則,往往最容易遭到忽視。你或許常常卡在一些問題上,困擾不已、猶豫不決;你也可能面臨到愈來愈多「第一次碰到」的問題,或是坦白講你真的也「無法可解的難題」。當然,你一定也在媒體上經常看到類似的提醒: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職場核心競爭力,克服陌生而複雜的問題,是未來世代、AI時代最關鍵的能力⋯⋯。
有需求,也有困難,關於「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先學會一套解法;關於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先釐清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問題。
總編輯
齊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