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與輔導月刊 [第457期]

點閱:1

其他題名:諮商與輔導

作者:台灣圓融幸福促進協會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24.01

出版社:鉅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44

本期內容簡介

台灣2023年度代表字 —「缺」憾心理
台灣2023 年度代表字「缺」
補缺防詐再出發

「台灣2023 代表字大選」前三名是「缺、蛋、詐」,其他依序是「困、盪、亂、轉、茫、變、盼、穩、生」。反映台灣社會過去疫情期間台灣和全球一樣經歷缺口罩、缺疫苗、缺乏過往可以自由進出公共場所的安全感;好不容易熬過疫情,卻又經歷缺蛋、缺衛生紙等缺乏民生必需品之亂,缺電、缺工、缺錢買房,就難以翻轉全台灣缺乏生養小孩和結婚意願,甚至缺乏活下去的意願。缺乏人生幸福圓滿機會的缺憾感,一時難以彌平補足;再加上詐騙頻傳,形塑著台灣人集體焦慮信任感,難以有安居樂業感。甚至因匱乏、恐慌、被詐騙等困窘茫亂,而心慌意亂或心灰意冷,甚至缺乏未來希望感,憂鬱喪志擾亂的民心頻頻出現自我放棄意念。
愛因斯坦所說:「世界不是毀在作惡多端的人手裡,而是毀壞在袖手旁觀裡。」或許很多人希望找出元兇,消滅作惡多端的混蛋。然而,要改善缺憾與詐騙亂象,無法單靠某一位拯救者或救世主出現。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需從自己內心省思回應做出選擇,要哀怨袖手旁觀或積極想方設法,就由眾志成城,發掘補缺防詐,重建社會信任人心安定的解方。
補缺防詐、知人識心、攜手跨越逆境再出發的心態,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心理健康認知常識。尤其台灣年輕和老年族群輕生率高,或因經濟困難、負債或被詐騙,缺乏向外救急補缺的停損補救的心理勇氣;或因精神疾病汙名困擾,缺乏信任專業心理健康資源的幫助效益;或因缺乏自助抗逆補缺的心理彈性復原力,又因難以啟齒,落入無處可說、無處可逃的絕望心理,與憂鬱或自殺意念往往一線之隔。若有人從旁關心提點,鼓勵他透露一二,慢慢說出自以為的認知偏誤,就有很大機會心理位移,願意嘗試發掘還有轉圜間。尤其與他人對話是為自己找資源協處的重要路徑。這樣預防性的全民心理健康知識技
能,正是人心需要的。
為了不讓無效的自殺或酗酒等行為盛行。長年推廣自殺防治守門人教育訓練,就是希望多一份留意及時關懷周遭遇缺逢詐的人,適時回應助其打破沉默、扭轉執念,願意相信仍有轉圜空間。近期大力推廣理性飲酒的計畫行為,降低無效解決問題的心理行為慣性。更積極教育民眾使用心理健康量表幫自我心理健檢,學習分辨心理健康危機風險意識,儲備自我管理心理健康的知識技能,來蓄養逆境補缺防詐的心理韌性復原力。
這也有助於度過生老病死的人生必經缺憾。不需要默默獨自承受,說出來互相陪伴,也有機會見證喪親缺憾中學會悲傷調適而懂得安慰人的智慧。縱使來不及說再見的缺憾,也有可能藉由探索死亡圖像新眼光,創造與逝者持續有意義正向緬懷連結,彌補未了情缺憾關係。讓生命不如意的十之八九,也能經歷創傷後成長。
「最壞的時代,也會是最好的時代」。缺憾或意外的生命洗禮,雖非心中想要,卻是生活中無常的日常。學習抱憾守缺的人心智慧與心理認知,正是台灣人心所需的安定力量。若有專業諮商心理師作為引路資源,或能成就由內而外抱憾守缺仍能圓滿幸福有感的心理路徑。
雜誌簡介
 
「諮商與輔導」月刊是一份專業性的刊物,創刊的旨趣,就是要提升輔導工作的內涵,我們渴望從事輔導工作的同仁以及關心輔導工作的各界人士,能夠共同參與。
 
適合閱讀對象:學校、企業機構、社會輔導機構、醫療機構、感化機構的輔導人員,相關研究所學生以及任何對輔導有興趣的讀者。
  • 輔導線上 台灣2023 年度代表字「缺」補缺防詐再出發
  • 政治心理與幸福治理 政治人物的心理健康嗎?
  • 心理健康篩檢 預防性心理健康篩檢的應用與反思
  • 圓融幸福真語 時間管理的概念
  • 自殺者遺族 遺族把話說出來:給小男友
  • 企業心理學 感恩悟得
  • 憂鬱信號 工作感到很吃力
  • 生死靈性與全人照顧 計畫行為理論建構之戒酒意圖量表
  • 輔導走偏了 不安的年代~基層輔導教師角色定位與專業認同的流變(一)
  • 如式觀點 因應氣候變遷 課了碳稅就萬物齊漲嗎?
  • 幸福心生活 快樂讀書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