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藏在台式糕點裡的台灣甜滋味,揉入在地風土食材,是台灣專屬的記憶滋味。(林格立攝,馬英凱設計)
【編者的話】
屬於台灣的特有印記
「我覺得台灣的甜有兩種,一種是分享的甜,一種就是神明的保佑。」《我的幸福糕餅鋪》作者張尊禎在接受《光華》專訪時說道。「糖」曾為台灣重要出口品,為台灣賺取大量外匯,這些甜蜜滋味在重要節慶日子裡,成為許多人記憶中的美好印記。本期封面故事,將從古早味零食(麻粩、糕點、新港飴)、傳統創新(鳳梨酥、奶油酥餅、綠豆椪),到鹹甜滋味(竹塹餅、咖哩餅),以及新住民朋友所帶來的椰糖、娘惹糕、棕櫚糖等,滿足讀者的甜蜜味蕾。
除了甜蜜滋味,本期《光華》還前進曾串起台灣西部交通與經濟要道的西螺大橋。「對西螺人來說,西螺大橋是家鄉的圖騰,我們希望保有她的時代意義,連結在地文化,讓她源遠流長。」螺陽文教基金會執行常務董事何美慧說。2001、2005年雲林及彰化分別將西螺大橋指定為歷史建築,橋上31處宛如隧道般的鋼拱,伴隨橋面上的文化慶典、藝術展演,以及與老街觀光的結合,延續這座時代之橋的風華史蹟。
此外,每年冬天的南台灣山谷,都會有數十萬隻的紫斑蝶群聚越冬,有些像是葡萄般成串停在枝條上休息;有些則停棲在山溝中喝水,宛如蝴蝶地毯。如此獨特的生態景象,吸引了CNN、BBC、國家地理頻道等國際媒體前來取景追蝶。而這些紫斑蝶度冬時都在做些什麼?要怎麼分辨台灣主要的四種紫斑蝶?盡在本期報導當中。
而延續前一期的「菲律賓」海外採訪報導,本期特別介紹在菲律賓的台灣技術團及相關NGO組織,如何運用「台灣經驗」來改善當地的生活,如同台灣技術團團長李泰昌所說:「我們試著在他們種植的作物種類裡,找出一些更耐當地氣候條件的品種,增加作物的多樣性,讓農民有更多元的品種選擇。」
還有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駐台大使卡蒂爾的專訪、台灣工研院中分院開發的植物蛋、植物基龍蝦,以及食品新創Lypid推出全球第一塊植物五花肉,為替代性蛋白質提供解方,展現出台灣的科研潛力。再加上本期攝影徵件的主題「原民意象與生活」,讓這些出自台灣的意象符碼,深深烙印在每個讀者的心目中。
【封面故事】
藏在台式糕點裡的台灣甜滋味,揉入在地風土食材,是台灣專屬的記憶滋味。(林格立攝,馬英凱設計)
【編者的話】
屬於台灣的特有印記
「我覺得台灣的甜有兩種,一種是分享的甜,一種就是神明的保佑。」《我的幸福糕餅鋪》作者張尊禎在接受《光華》專訪時說道。「糖」曾為台灣重要出口品,為台灣賺取大量外匯,這些甜蜜滋味在重要節慶日子裡,成為許多人記憶中的美好印記。本期封面故事,將從古早味零食(麻粩、糕點、新港飴)、傳統創新(鳳梨酥、奶油酥餅、綠豆椪),到鹹甜滋味(竹塹餅、咖哩餅),以及新住民朋友所帶來的椰糖、娘惹糕、棕櫚糖等,滿足讀者的甜蜜味蕾。
除了甜蜜滋味,本期《光華》還前進曾串起台灣西部交通與經濟要道的西螺大橋。「對西螺人來說,西螺大橋是家鄉的圖騰,我們希望保有她的時代意義,連結在地文化,讓她源遠流長。」螺陽文教基金會執行常務董事何美慧說。2001、2005年雲林及彰化分別將西螺大橋指定為歷史建築,橋上31處宛如隧道般的鋼拱,伴隨橋面上的文化慶典、藝術展演,以及與老街觀光的結合,延續這座時代之橋的風華史蹟。
此外,每年冬天的南台灣山谷,都會有數十萬隻的紫斑蝶群聚越冬,有些像是葡萄般成串停在枝條上休息;有些則停棲在山溝中喝水,宛如蝴蝶地毯。如此獨特的生態景象,吸引了CNN、BBC、國家地理頻道等國際媒體前來取景追蝶。而這些紫斑蝶度冬時都在做些什麼?要怎麼分辨台灣主要的四種紫斑蝶?盡在本期報導當中。
而延續前一期的「菲律賓」海外採訪報導,本期特別介紹在菲律賓的台灣技術團及相關NGO組織,如何運用「台灣經驗」來改善當地的生活,如同台灣技術團團長李泰昌所說:「我們試著在他們種植的作物種類裡,找出一些更耐當地氣候條件的品種,增加作物的多樣性,讓農民有更多元的品種選擇。」
還有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駐台大使卡蒂爾的專訪、台灣工研院中分院開發的植物蛋、植物基龍蝦,以及食品新創Lypid推出全球第一塊植物五花肉,為替代性蛋白質提供解方,展現出台灣的科研潛力。再加上本期攝影徵件的主題「原民意象與生活」,讓這些出自台灣的意象符碼,深深烙印在每個讀者的心目中。
作者簡介
台灣光華雜誌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