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問題比答案更難的年代
科技媒體《Wired》在2024年2月刊登了一篇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專訪,標題是:〈輝達的硬體正在吃掉世界〉(NVIDIA Hardware Is Eating the World)。文章以問答方式呈現,記者蘿倫.古德(Lauren Goode)有幾個利用ChatGPT的提問,很有意思。
記者說,她採訪前,問了ChatGPT關於黃仁勳的資訊,其中一題目是,他是不是有刺青?答案是有,還講出了細節:「黃仁勳在輝達股價達到100美元時,刺了一個公司logo在身上。因為疼痛感比預期強烈,所以他不太可能再刺了。」記者追問,「ChatGPT說,你刺青的時候哭了,有嗎?」黃仁勳說,有一點,還建議刺青前,喝點烈酒或止痛藥。
接著,記者又問,「你多久用一次ChatGPT、Bard之類的工具?」「我一直都在用Perplexity,也很喜歡ChatGPT。我幾乎每天都用。」「用來做什麼?」黃仁勳說,他主要用來做研究,每當想了解一個主題,這些工具可以協助找出框架(framework),他再從這個框架裡,提出更具體的問題。
這就是AI套用在工作上的使用案例(use case)。身為記者或編輯,採訪前,有一個重要的作業環節,是蒐集受訪者相關資料,愈豐富詳盡愈好,既顯示對受訪者的尊重,也展現採訪者的用心。從前面摘錄的對話可以看出,在資料蒐集上,ChatGPT大有助益,提供的答案切題,速度很快,我不用淹沒在資訊洪流裡,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訊息。
你想必也注意到,記者為什麼會提一個關於刺青的問題?如果我是提問者,可能就不會有這題,因為我沒有想到。我認為,這就是AI時代,個人差異化之所在,機器做得到很多事,但是機器做的,是你建議它去做的事情。下指令者的靈感巧思才是關鍵,身為提問者,你的好奇與索求是什麼?
前述對話裡,我們很容易把重點放Perplexity,畢竟是黃仁勳推薦的嘛!但是試想,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會推薦ChatGPT、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會建議Copilot,Google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會說Gemini⋯⋯不管誰背書了什麼工具,還是要回歸到同樣的問題:你到底想知道什麼?想解決什麼?你怎麼活用工具?你會問問題嗎?你會追問嗎?決定了任何一項工具如何為你所用。
無論談的是AI或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很多工具或應用日常生活中已經在用,有許多工具或應用正在生成中,未來還有更多工具應用會顛覆我們的工作或生活。想像你的履歷表裡,將來可能要開始勾選你會哪些AI工具,從現在起,就為自己的工作能力reskill和upskill。
總編輯
齊立文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問題比答案更難的年代
科技媒體《Wired》在2024年2月刊登了一篇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專訪,標題是:〈輝達的硬體正在吃掉世界〉(NVIDIA Hardware Is Eating the World)。文章以問答方式呈現,記者蘿倫.古德(Lauren Goode)有幾個利用ChatGPT的提問,很有意思。
記者說,她採訪前,問了ChatGPT關於黃仁勳的資訊,其中一題目是,他是不是有刺青?答案是有,還講出了細節:「黃仁勳在輝達股價達到100美元時,刺了一個公司logo在身上。因為疼痛感比預期強烈,所以他不太可能再刺了。」記者追問,「ChatGPT說,你刺青的時候哭了,有嗎?」黃仁勳說,有一點,還建議刺青前,喝點烈酒或止痛藥。
接著,記者又問,「你多久用一次ChatGPT、Bard之類的工具?」「我一直都在用Perplexity,也很喜歡ChatGPT。我幾乎每天都用。」「用來做什麼?」黃仁勳說,他主要用來做研究,每當想了解一個主題,這些工具可以協助找出框架(framework),他再從這個框架裡,提出更具體的問題。
這就是AI套用在工作上的使用案例(use case)。身為記者或編輯,採訪前,有一個重要的作業環節,是蒐集受訪者相關資料,愈豐富詳盡愈好,既顯示對受訪者的尊重,也展現採訪者的用心。從前面摘錄的對話可以看出,在資料蒐集上,ChatGPT大有助益,提供的答案切題,速度很快,我不用淹沒在資訊洪流裡,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訊息。
你想必也注意到,記者為什麼會提一個關於刺青的問題?如果我是提問者,可能就不會有這題,因為我沒有想到。我認為,這就是AI時代,個人差異化之所在,機器做得到很多事,但是機器做的,是你建議它去做的事情。下指令者的靈感巧思才是關鍵,身為提問者,你的好奇與索求是什麼?
前述對話裡,我們很容易把重點放Perplexity,畢竟是黃仁勳推薦的嘛!但是試想,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會推薦ChatGPT、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會建議Copilot,Google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會說Gemini⋯⋯不管誰背書了什麼工具,還是要回歸到同樣的問題:你到底想知道什麼?想解決什麼?你怎麼活用工具?你會問問題嗎?你會追問嗎?決定了任何一項工具如何為你所用。
無論談的是AI或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很多工具或應用日常生活中已經在用,有許多工具或應用正在生成中,未來還有更多工具應用會顛覆我們的工作或生活。想像你的履歷表裡,將來可能要開始勾選你會哪些AI工具,從現在起,就為自己的工作能力reskill和upskill。
總編輯
齊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