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定窯考古】
定窯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是中國著名的白瓷窯場、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定窯白瓷上起唐代下至元代,有著悠久的歷史,宋代至金代間更生產了數量龐大的宮廷用瓷。優雅的定窯白瓷,特徵為象牙一樣的白色,稱為「牙白」,備受皇帝及士大夫等階層的喜愛。
然而定窯真正的窯址究竟在何處,在變成廢墟、成為長久的歷史謎團後,直到20世紀初靠著中外陶瓷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才得以逐層揭開其神祕面紗。時至今日,有關定窯的故事和考古探索仍在持續進行中。今年11月,擁有世界一流中國及東亞陶瓷收藏的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便將匯整介紹2009∼2010年中國大陸定窯窯址考古的重大成果,透過窯址出土的破片,一窺優雅定窯白瓷的發展歷程與美感。
為此,本期《典藏.古美術》特別製作「定州花瓷,歷史解謎」專題,請來策展人小林仁和參與定窯考古研究工作的韓立森、黃信等人,一起回溯近百年有關定窯發掘的點點滴滴;同時也跨越時空,由乾隆皇帝歌詠定窯的御製詩,一探他如何運用其收藏來研究定窯傳世名器,從而建立自身獨到的陶瓷鑑賞品味,以此作為與現代窯址考古認識的比較對照。